郑州科技学院:探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2023-11-28 17:5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郑州科技学院坚持内涵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立足自身优势学科专业,大力推动有组织科研建制化、体系化,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以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学院发展为抓手,持续提升技术转移转化能力,保障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实效。


  一、夯实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河南省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列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成立由校领导任职的技术转移转化领导小组,立足学校实际,建成了技术孵化中心、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学院等机构,成功对接国家级技术转移平台设立郑州科技学院工作站,从机构完善、工作体制上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学校锚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总结了“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技术转移孵化体系,推动河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探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高校科技成果与社会技术转移之间的交互平台,引导优质项目转化落地。学校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相继获批“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1月10日,学校申报的“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立项建设。


  二、完善制度保障,优化管理运行


  近年来,学校技术转移转化数量不断提升,为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制度、落地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成果转移转化的评估评价、专业队伍建设、职称评审评定、风险防控机制等,切实加强了技术转移转化的政策保障和绩效评估,从可转换成果范围、深化步骤、操作流程、收益分配、表彰与奖励、法律责任等方面,着力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管理运行效果持续优化。


  近年来,学校获得授权专利2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0余项,登记成果200余项。学校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建成可转化科技成果库;依托学校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完善“学校横向预研项目”库的建设与立项工作;对接省内外高校,共同推进可转化科技成果资源共享,形成覆盖面广、实用性高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库。


  三、加强平台建设,打造特色优势


  学校立足工科专业优势,重视应用型和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建设一批紧扣产业行业需求、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技研发平台,学校目前建有数字化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2个;郑州市视觉大数据处理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郑州市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厅局级创新平台14个;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等校级基础研发平台28个;与行业优秀企业共建研发中心21个。学校建设了服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师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和开展科技成果孵化的郑科大学科技园,实现了学校科研优势资源聚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2023年9月,郑科大学科技园获批河南大学科技园。依托平台发展和建设,学校自主研发了“再生骨料免烧砖制备关键技术”“3D建筑打印水泥基材料配比技术”“爆破式纳米材料制备设备”等一批对标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设备,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协同优势,科教融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促进可转化科技成果的同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融合融通资源,推进成果转化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学校主体、扩大参与、合作共建,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组织学校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专家团”,深入地方、主动对接需求,与各地企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工信部门积极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当地企业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难题破解,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服务地方政府,与沁阳市、漯河市郾城区、临颍县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服务合作协议,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学校坚持深入企业一线,聆听企业心声,“点对点”“全过程”精准服务,为企业提供贴心指导与支持,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推广,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行业发展紧密对接。今年以来,学校与企业已签订横向项目合作29项,交易额逾千万元,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切实提升技术转移转化规模和质量,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郑州科技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