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豫你山河行 | 活动开展七周,一起来看参与情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社会大课堂铸魂育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目前,“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已开展七周,全省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青心豫你山河行#话题累计浏览量达1084.2万,参与人数4万,共发布作品14.3万个。

  最新全省高校参与情况来了,你的学校参与情况如何?一起来看(数据截至8月15日23:59)

新浪微博平台参与情况

  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有一颗光芒永不磨灭的巨星——诗圣杜甫。而孕育这位伟大诗人的“摇篮”,就静静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这里,是杜甫的诞生地,是他生命最初的烙印,也是后人追寻其精神源头、感悟其不朽诗魂的圣地。

  走进杜甫故里,你将踏上的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朝圣之旅,可以寻根诗圣诞生地、沉浸诗歌的殿堂、感悟山河之灵秀、体验文化的交融。走进巩义,你可以在青砖黛瓦间,聆听千年诗韵的回响。

@岚岚有风

  听老师讲渠岸的守护,说“一代代人接着干”,忽然就懂了:我们这青年一代接过的,不只是前辈递来的工具,是把“护水”当日常的自觉,如巡渠时多停两步,见着杂物顺手捡拾,把“清水北送”的分量,落进每一个寻常动作里。

  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时,那句“老辈治黄靠拼,咱们靠智也靠心”戳动了我。黄河的绿不是凭空长的,是老党员栽下的树,也是一群年轻人用新方法护的沙。我们要跟着前辈的脚印,把生态的账算长远些,让岸边的柳林长得再密点,让飞过的鸟再多几只。

  我们站在这里,要给这碧脉添点青春的劲儿——低头干活,让水一直清,让岸一直绿,这便是我们给中原大地的回应。

@0112嘉

  踏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就像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每一处景致都让我心潮澎湃,收获满满。

  一入园,那古老的日晷便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它静静伫立,上面精细的刻度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一瞬间,我好似穿越回了千年前,亲眼目睹古人依据它来把握时间。最让我震撼的当属炎黄二帝巨型雕像,远远望去,两位帝王神态庄重,目光深邃,好似在默默守护这片土地。走近细瞧,雕像的细节栩栩如生,面部表情生动,磅礴气势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对远古英雄肃然起敬。旁边石碑上的介绍,更是让我深入了解到雕像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公园里漫步,每一处景观都像是一座文化宝库,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深深着迷。这次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之行,不仅让我大饱眼福,更让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文化的洗礼。

@爱兴的贝壳520

  6月25日至30日,郑州大学组织师生成立“画虎村·中华文化传承团”实践队,奔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公庄村参与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探寻笔尖上的文化传承之路。

  在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队员深入画虎村,在画虎村书记的带领下与当地画家和村民深度交流,了解画虎村的产业现状与文化传承困境。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画室、拜访了全国著名的画虎专家王建民老师、并且观摩其创作过程,记录下画虎村的文化特色与艺术价值。同时,实践队队员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为画虎村的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他们计划通过线上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举办文化展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画虎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此外,实践队队员还特别关注画虎村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通过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文化传承长效机制。队员们为画虎村设计了具有现代感的文化宣传方案,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画虎村的特色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拓宽了画虎村文化的传播渠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

——郑州大学

  6月27日至7月4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逐梦襄野实践团”在许昌襄城县库庄镇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清理街巷杂草垃圾、用废弃建材修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赴敬老院送温暖,参与镇政府档案整理;推动“门前三包”承诺签订、研讨“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开展“童心向党走”活动,走访录入居民信息,系统梳理政府档案,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自身成长。

@河南农业大学

  6月30日,新乡工程学院“传爱心火炬,筑我中国梦”实践团赴新乡市延津县魏邱乡中魏邱小学开展暑期爱心支教活动。

  实践团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开设“胶画大世界”“艺术创想”“神话故事”“安全小课堂”等多元趣味课程。队员们通过带领孩子走进《山海经》的世界、开展手工绘画课、进行黏土创作、胶画涂色、石膏娃娃制作等,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团队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结合特色体育活动,助力孩子们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队员们坚持每天走访下乡,深入田间地头,参与农事劳作,在汗水中体悟“粒粒皆辛苦”;与村民交流,利用专业知识和科技手段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际行动中感悟中国精神,以青春之力书写奋斗篇章,让知识的火种在乡间传递,为乡村孩子的成长道路点亮一盏盏明灯。队员们将继续用爱心和行动,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交出一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满意答卷。

@新乡工程学院团委

  7月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瑞泽童心志愿服务队走进青翠路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带领社区内的小朋友认真学习交通安全及防溺水知识,秉承着“用陪伴填补空缺”的理念,让假期充满温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7月16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红脉铸魂,金穗兴乡”实践团深入井冈山黄洋界与茅坪镇,开展实践活动与实地调研。

  抵达黄洋界哨口,实践团在当年红军防御工事遗址前录制团课。队员们结合1928年红军以少胜多、依托天险御敌的史实,深入学习了红军“以少胜多”的革命智慧,以及“依靠群众求胜利”的革命真理。斑驳的炮台与残存的工事,都无声地诉说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的至纯真理。实践团也愈发坚定,要在历史回响中筑牢信仰根基,在实践探索中明晰传承路径。随后,实践团一行抵达茅坪镇,深入周边农田,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与当地农户促膝交谈,详细了解他们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当地红米种植的具体情况。

  实践团成员将以脚步踏寻红色足迹,以调研汇聚兴乡思路,用青春之力续红色血脉,以实干之笔书振兴新篇。

@河南理工大学

  这个夏天,作为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志愿者,我们走进敬老院,用行动传递温暖。看着爷爷奶奶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们深刻体会到:敬老爱老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份耐心陪伴和细微关怀里。愿更多青年加入关爱老人的志愿队伍,让夕阳红更绚烂。

@SLYWX199103

  鼎盛于隋唐的辉煌灯彩——洛阳花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洛阳老城区鼎新街4号王家宅院,洛阳宫灯非遗传承人向我们介绍了宫灯的制作流程。宫灯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选竹、制竹篾、捏灯形、粘丝绸、剪云纸、写字、绘画等。一般选用生长三年左右的竹子,韧性好质地坚,不易变形,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灯型进行设计,将竹篾弯成相应形状再使用绳线固定,每一步都需要手艺人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以确保成型效果。

  现如今,非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个难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这项传统手工,尊重手艺的来之不易,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传统手艺传承的队伍中,让我们的非遗“生生不息”。

@Pink_鹤

  暑期,作为许昌学院学生,我们跟随老师组织的团队前往许昌市灵井镇霍庄村,参观体验社火制作。在当地手艺人指导下,我们了解了社火道具的选材与制作流程,观察传统工艺在节庆装饰中的应用,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封杀胖方

  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建城史和建都史迄今已有4100余年。作为北宋都城,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此外,还有府衙文化、忠烈文化等。开封还是“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盘鼓艺术之乡”等,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等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开封也有很多美食,如灌汤包、桶子鸡、炒凉粉,欢迎到开封,一起来品尝。

@w不想说话FAN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高校学生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和所见所闻,近距离品味家乡历史文化,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在我行、我学、我讲、我拍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