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4月24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
此次集体备课由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中心、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安阳工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梅工作室、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沈贺工作室承办。
集体备课
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三次集体备课现场
安阳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书章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内外知名思政课专家、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全体委员,三位说课教师及省内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安阳片区兄弟院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晓代主持。
安阳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书章致辞
陈书章首先代表安阳工学院对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兄弟院校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各位领导专家、教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敬意,并介绍了安阳工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校将从四个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一是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力量根基”,讲好“内容支撑”,致力提升马院建设和思政课程效能,不断拓展思政教育新局面;二是聚焦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讲清楚“为什么能”“为什么好”“为什么行”,致力发挥“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认同”;三是聚焦“国情”与“世情”,讲好时代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四是聚焦爱国意识和使命担当,讲好“两个大局”下的清醒、坚定和从容,讲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晓代主持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聚焦形势与政策课程,稳中求进 固本开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与影响三个专题内容以“说课+点评”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研讨。
说课与点评
稳中求进 固本开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形策”课本科组特等奖获得者、信阳农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哲源
张哲源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量质齐升,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改革开放释放活力,区域协调、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均取得显著成果。2025年是关键之年,报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科学合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同时涵盖就业、物价等多重目标,且目标完成具备坚实基础,丰富政策工具箱也为目标实现提供支持。2025年工作任务安排精准有力,围绕高质量发展,从全方位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十个方面展开,包括促进消费与投资、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等具体措施,旨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专家点评
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策”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兴华
刘兴华表示,张哲源老师围绕学生专业特色,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抓手,将国家宏大政策与学生身边鲜活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助推学生将自身进步融于国家发展大局。她认为,张哲源老师的说课可从两方面进一步优化:一是在教学内容架构上,深入解读“教参”,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习概论”教材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阐释,抽取此专题“隐性”主线,设计和搭建逻辑结构;二是在教学方法应用上,要以“教参”中此专题最后一段为依据,紧抓热点重点,善用中西对比,精选地方案例,归于日常实践,助推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形策”课高职高专组特等奖获得者、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晶晶
周晶晶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专题内容,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以问题为导向组织教学。在教学导入中,她以AI工具使用问题及相关科技成果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在教学实施中,她分别从 “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现状是什么”“怎样建设教育强国” 三个知识点展开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视频分享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讲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成效、机遇挑战和建设举措。最后在课堂小结中,她总结学习内容,结合学校实践案例和政策文件开展主题讨论。在课后拓展中,她将延伸阅读和课后作业相结合,利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绽放青春风采。
专家点评
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策”分教指委委员、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沈贺
沈贺表示,周晶晶老师的授课展示做到了“四个结合”:学情分析与课程讲授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理论解读与现实解惑相结合;本校案例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她认为,讲好“形策”课,还要做到:学会“喜新厌旧”,把最新的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融入课程;把准学生喜好的脉,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提升“获得感”,既立足国家需求又围绕学生关切,增强课程吸引力,提升思政引领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与影响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形策”课本科组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芳
张芳通过历史、当下、未来多维视角和国内国际多维空间,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产业变革、应用重构四个方面讲授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分析人工智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科技发展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要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升级,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与人才培养模式,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专家点评
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策”分教指委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洪振涛
洪振涛认为,张芳老师的教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呈现出“导向鲜明,贴合实际”“视野宏阔,体系完整”“案例丰富,以案导思”“层次分明,目标清晰”四大亮点,在多个维度展现出较高的教学水准,但张芳老师的教学还有一些改进空间:一是学情分析未涵盖学生的困惑点、兴奋点和需求点,建议完善学情分析,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设计;二是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多元,建议增加小组讨论和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并设计课后延伸活动;三是建议进一步深挖思政元素,做到“见人、见物、见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坚定科技报国决心,强化知识传递与价值建构的有机统一。
整体点评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习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
陶文昭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强,内容和理论覆盖面广,没有固定教材,对任课教师带来的挑战最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非常必要。他表示,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重理论,讲出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最鲜活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强化问题意识,宏观把握当下中国的重大战略,讲好最新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相关政策更迭;要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和认知痛点,强化现实困惑的理论解答,增进师生共情,鼓舞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自觉立志成才报国。
活动总结
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策”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梅工作室负责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
张梅表示,本次集体备课中,教师精彩纷呈的说课、省内外知名专家鞭辟入里的点评,为我们呈现了思想碰撞、赋能高质的“形策”课备课盛会。她代表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策”分教指委,向省内外知名思政课专家和各位教师的热情参与,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她认为,全省“形策”课教师要筑牢理论根基,让“形策”课有理有据,有香有色;要创新教学模式,让“形策”课有趣有料,有滋有味;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形策”课暖心暖胃、出圈圈粉。最后,她希望各位思政同仁,以本次集体备课会为契机,总结提升,明确目标,勇敢担当,为河南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献力量、共出彩、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