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最近好难过啊,感觉和好朋友越来越远了……”小丽(化名)低着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这是我最近在心理咨询室里听到的一句话。
其实,像小丽这样的困惑很多学生都曾经历过——
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突然变得陌生。曾经形影不离的“死党”,渐渐淡出了自己的生活。
这种“阶段性友谊”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友谊也有“保质期”?
你有没有发现,友谊就像一块巧克力,有时候甜到心里,但放久了也会“过期”。
比如,小学时和你一起跳皮筋的小伙伴,初中时和你一起追星的同桌,高中时和你一起熬夜刷题的室友……这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可能现在连微信聊天都很少了。
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心理学家认为,友谊的“阶段性”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兴趣、价值观、生活环境都在发生改变。就像小丽和她的朋友,高中时她们都喜欢追同一部剧,聊同一个偶像,但上了大学后,小丽爱上了文学,而她的朋友却迷上了电竞。渐渐地,她们的话题变少了,关系也淡了。
为什么友谊会“过期”?
成长轨迹不同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的人和你同乘一段路,但到了某个站点,他们可能就下车了。比如,升学、搬家、换工作,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生活轨迹发生改变。就像小丽的朋友,因为分班后接触了不同的圈子,两人的共同话题自然就变少了。
兴趣和价值观的变化
青春期是人生中变化最快的阶段之一。你可能昨天还喜欢打游戏,今天就开始迷恋摄影;昨天还觉得学习无所谓,今天就开始为未来焦虑。这种变化会让原本亲密的朋友产生距离感。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事情填满——学习、考试、兴趣班、社交活动……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分给朋友的自然就少了。
“阶段性友谊”是好是坏?
很多人会觉得,友谊“过期”是一件很伤感的事。但其实,阶段性友谊并不是坏事,它恰恰反映了我们的成长。就像小丽,虽然她失去了一个老朋友,但她在新的班级里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一起讨论文学,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一起规划未来,这种新的友谊,让她感受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阶段性友谊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有些人会因为朋友的疏远而感到孤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事实上,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友谊的淡化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只是你们的人生轨迹暂时分开了而已。
如何正确看待“阶段性友谊”?
接受友谊的变化
友谊就像季节,有春夏秋冬。有些朋友可能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但他们带给你的快乐和回忆却是真实的。与其纠结于“为什么我们疏远了”,不如珍惜曾经的美好时光。
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
如果你发现和朋友的距离越来越远,不妨试着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者主动和新同学交流。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人等着你去认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友谊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永远失去。也许有一天,你们会在某个路口重逢,重新找到共同话题。就像小丽,虽然她和高中朋友的联系变少了,但她们依然会在朋友圈里点赞,偶尔聊几句近况。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结尾:小丽的“友谊进化论”
在心理咨询室里,小丽告诉我,她最近加入了一个文学社,认识了一群热爱写作的朋友。她们一起读书、写作,还计划出版一本校园杂志。小丽说:“虽然我和以前的朋友疏远了,但我现在有了新的圈子,感觉生活更充实了。”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为她点赞。友谊的意义并不在于“永远在一起”,而在于彼此陪伴、共同成长。无论是“阶段性”的朋友,还是“长久性”的朋友,他们都曾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过美好的印记。
友谊的“保质期”并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我们如何经营。如果你觉得某段友谊值得珍惜,不妨主动联系对方,分享你的生活和感受;如果你发现某段友谊已经走到了尽头,也不必过于伤感。毕竟,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段友谊都是沿途的风景。
珍惜当下,勇敢前行,你会发现友谊的“保质期”其实可以很长很长。
本期专栏作者
新乡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朱金富工作室核心成员马忆萌
工作室简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朱金富工作室
新乡医学院基于“三方协同合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朱金富工作室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朱金富领衔,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学院、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三方协同合作工作平台,充分利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疾病诊疗资源优势,主要研究咨询辅导与知识科普、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危机干预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