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跟随郑州大学学子的脚步见证他们寒假活动的精彩瞬间。
黄河故事,“豫”见新篇
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团立足中原黄河文化遗存,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中原黄河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实践团成员亲身探访郑州黄河博物馆、黄河文化公园及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一系列承载黄河文化精髓的重要地标,使用影像、文字等手段对所获资料加以整理,制作电子展览册及宣传册,采用线上媒体平台与线下讲解宣传结合的方式,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增强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生社会实践团
英雄从未走远,革命精神永相传
实践团通过缅怀先烈精神、探访英雄故居,以及开展红色教育等系列活动,重拾那段热血沸腾的抗战记忆,让革命先烈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实践团成员组织了一场庄重肃穆的缅怀仪式,在烈士陵园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默哀致敬,深情表达对先烈们的无尽追思与崇高敬意。而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探访英雄故居,邀请当地的老革命家或烈士后代作为向导,讲述那些故居中尘封的故事,还原先烈们曾经的生活场景,让实践团成员更真切地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为了把这段历史和精神更广泛地弘扬出去,实践团成员走进了周边的中小学,以主题班会、红色故事演讲等形式,为青少年们带去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课程,激发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浓厚兴趣。实践团成员期望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人投身到红色文化传承的事业中来,让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深切期盼。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生社会实践团
AI赋能非遗
实践团深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开展了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着重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舞阳农民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采访农民画传承人王文浩,团队成员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舞阳农民画是贴近河南人民生活、激发家乡文化认同感的大众艺术瑰宝,也深刻感受河南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无限活力与希望。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AI耀舞阳”实践团
赓续千年气韵,守护壁画华彩
从敦煌莫高窟那满壁飘动的飞天,到永乐宫气势恢宏的朝元图,壁画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此次壁画临摹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入文化内核的探寻,是一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本次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学习壁画临摹,力求每一步都尽可能的贴合古代壁画绘制工序,从材料的获取与选择到壁画临摹绘制中的技法等。通过亲手临摹,我们在一笔一划间,触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感受其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筑牢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让古老壁画在新时代重焕华彩,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积蓄力量。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李家乐
非遗里的那抹红
实践团以非遗技艺为载体,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访问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围绕红旗渠经典映像进行非遗创作,既发扬了红旗渠精神,也为林州非遗技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成员们通过洞察传承人以红旗渠为原本打造的一系列非遗作品,透过木板上的修渠景象和先辈面孔,感悟红旗渠精神伟力,聆听无声之物中蕴含的有声的先辈故事,同时在亲身实践制作版画《兰花》的过程中,传承非遗技艺。最后,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当下非遗传承困境的思考和破局之法,探究传承人的技艺学习缘起和优秀品质,感悟工匠精神。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陈一青
烙笔绘古今,匠心传文脉
寒假,我们走进南阳烙画厂,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我们采访了非遗传承人,了解烙画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发展现状;亲身体验烙画制作,感受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调研烙画市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南阳烙画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我们相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南阳烙画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吴迪
关注免疫,守护生命之光
团队成员利用2025年寒假期间,以“关注免疫,守护生命之光”为主题,通过科普讲座、实地调研与访谈等形式,向河南省郑州市中小学生普及免疫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水平。同时,实践过程也是团队成员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的过程,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协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培养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生不息”博士科普宣讲团
网安心连心,地铁志愿行
实践团前往郑州市地铁站,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地铁站内为乘客提供了多种便民服务,展现了郑州大学网安学子的青春风采和社会担当。在地铁站内,实践团成员为乘客提供问路指引、换乘路线讲解等服务,帮助外地乘客顺利出行;协助老年乘客使用自动售票机,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通过扫码填写“防诈问卷调研”的方式,向乘客普及防诈骗知识,提升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向乘客普及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流程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提升了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为乘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第四党支部书记张翔
数字浪潮,时代先锋
实践团前往知名网络安全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专家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在和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后,实践团成员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还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之间也积极互动,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系
2024级年级团支部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