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概论”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2月28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此次集体备课由河南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集体备课中心、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珺倩工作室、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姜国峰工作室协办。

2025年春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一次集体备课现场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教材处)一级调研员杨宗辉出席活动,周口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余本海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内外知名思政课专家、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成员、四位说课教师,以及周口片区四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概论”教研室主任、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惠娟主持。

周口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余本海致辞

  余本海代表学校党委向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长期以来的指导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莅临活动的专家同仁致以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周口师范学院以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牵引,聚焦育人机制创新,系统构建的“四维联动”思政育人模式。他强调,此次“概论”课集体备课既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期待通过专家引领和校际协同,共同开创我省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惠娟主持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围绕“概论”课程,导论、第一章内容展开,以教师讲课、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研讨。

教师讲课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概论”课本科组特等奖获得者张心遥

  张心遥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展开讲授。第一部分,核心要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内涵丰富,主要从内涵层面讲清楚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第二部分,究其原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至关重要。该部分为教学重点,主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面、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层面,回答“为什么是”的问题。第三部分,一以贯之——“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从未过时。该部分作为本节课教学难点,为了回应学生在学情分析中出现的困惑,她讲清楚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作为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仍然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

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概论”课本科组一等奖获得者赵佳佳

  赵佳佳运用省会城市郑州前后的发展变化进行导入,引出“在这一百多年间,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这一结论,以此讲清楚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她以此引出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任务,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最终得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副教授、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概论”课高职专科组特等奖获得者卢营

  卢营从两个方面展开讲述:一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二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这一富含哲理的精彩名言导入,引出“思想离不开时代,理论离不开实践”;通过回顾世界历史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引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引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整节课在课堂小练笔的提升上、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结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24年河南省高校思政课优秀课程资源本科“习概论”示范“金课”特等奖获得者郝鹏

  郝鹏分两个方面展开教学: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导入,引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创新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解读这些理论回答和解决了怎样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二是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部分主要回答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同时该部分作为教学重点,郝鹏主要从实事求是、社会主义阶段划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等方面来阐释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

专家点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部部长、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田训龙

  田训龙表示,优秀思政课需以“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核心,在思想性与理论性的深度融合中实现育人目标。他强调,课程设计应立足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厚植传统文化”与“聚焦新问题”的双向路径,打造兼具历史底蕴和现实关怀的教学内容。同时,他提出“万物皆可思政”,倡导教师以生活化场景、时代化案例为载体,让课堂既有理论高度又能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坐得住、听得进”的基础上,实现“记得牢、用得上”的知行转化。他还特别强调了“跳出思政课看思政课”这一理念,思政课教师需突破单向灌输模式,通过互动性、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振江

  刘振江聚焦思政课的时代性与理论深度,提出课程建设须紧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核心脉络,深入阐释其历史逻辑与实践意义。他强调,思政课教师既要强化理论阐释的学理性,又要注重“中国气派”的表达方式,避免教条化、空泛化倾向。针对技术变革背景,他还强调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要对新质生产力,如DeepSeek等前沿技术,需保持理性审视:既要肯定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要剖析潜在风险,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技术伦理观。此外,他认为,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突出“中国特色”,通过身边的鲜活案例,彰显理论的本土化时代化创新,使思政课成为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培育阵地。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政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丁俊萍整体点评

  丁俊萍结合四位教师的讲课,从教学设计与实践成效两方面提出指导建议。她首先逐一点评了每位教师讲课的优缺点,既肯定了案例丰富、讲解生动等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她强调,思政课语言应如春风化雨,善用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故事,让理论讲解既有深度又有温度;PPT素材需精选兼具典型性与说服力的图片,并通过细节剖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要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展开深入浅出的分析,用鲜活案例点亮课堂,避免空洞说教。她特别强调,思政课需平衡“个体成长”与“家国情怀”,通过实践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自觉,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活动总结

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委员王茂森

  王茂森强调,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重任,希望大家以此次集体备课为动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学术功底、更强的育人情怀投身教学,让“概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分教指委工作会议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工作会议现场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教材处)一级调研员杨宗辉就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部部长、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田训龙介绍第三届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成员,并代表“概论”分教指委介绍工作安排

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概论”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姜国峰发言

  在分教指委工作会议上,杨宗辉就“概论”分教指委职责定位、下一步工作内容等进行指导讲话,田训龙就2025年全省高校“概论”课具体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与会委员聚焦“发挥教指委职能,提升‘概论’课教学质量”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即重点推进集体备课标准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助力河南省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