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跟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子的脚步,见证他们寒假活动的精彩瞬间。
志愿微光 点亮青春担当
寒假,我加入汤阴县大学生联盟,在汤阴县汽车站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志愿服务之旅。汽车站内人潮涌动,我和伙伴们身着红马甲,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我们热情地为旅客指明候车区域,耐心解答各类乘车疑惑,遇到行李沉重的旅客,也会主动上前帮忙搬运,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的意义,也提升了我的沟通与应变能力。未来,我决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善意与爱心在不断延续中绽放光芒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焦一帆
寒假,在鹤壁浚县凌湖共青希望小学,我们带着航空航天梦奔赴而来。我们精心筹备,打磨课件,备好航模,只为播撒仰望星空的种子。课堂上,神话开篇,大国重器引惊叹,航模制作热情高,复杂知识变生动比喻;操场中,60架航模齐飞,孩子们奔跑欢呼,梦想就此启航。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双向成长。以志愿微光,点亮乡村少年的蓝天梦,践行青春担当。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前行,书写青春答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于睿森
传承非遗 守护文化根脉
铁水为墨,千年前的夜空被点亮。匠人们,身具绝技,将生铁熔至千度,滚烫铁水盛于特制勺子。用力一击,铁水冲向高空。瞬间,化作万朵金花,似烟火般绚烂,如繁星般璀璨。飞珠溅玉,流光溢彩,火星四射,噼里啪啦,声震四野。这就是打铁花,民俗文化的瑰宝。不只是铁与火的艺术,更是勇气与传承的见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范一萍
汝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它始烧于唐,盛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天青色的釉面,质感温润如玉,抚之如绢,观之如梦。每一件汝瓷都是匠人们精心打造,凝聚着千年的技艺传承。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艺术的瑰宝。欢迎大家走进汝瓷文化,感受这跨越时空的魅力,领略传统技艺的非凡匠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栗艺菲
走进大国重器 领略科技雄风
当青春遇上大国重器,碰撞出无限激情
蓝天,是梦想的起点,也是探索的无限疆域。航空科技馆的大厅中,歼-5、运-5等三架珍贵实物飞机以三角矩阵的姿态傲然陈列,它们曾翱翔于祖国的蓝天,守护着领空安全,如今静静伫立于此,却依旧散发着威严与力量。站在这些展品前,我感受到青春的热血在沸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航空强国的使命。大国重器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青春的我们,正是这些重器未来的设计者与守护者。我将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为笔,在蓝天的画卷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王晨曦
地标打卡 探寻家乡文化底蕴
一座座地标建筑,承载着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踏入河南,就仿佛走进了一座建筑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望眼郑州,这座中原大地的枢纽之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而二七塔,作为郑州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走进濮阳的戚城遗址,那古老的城墙虽历经风雨剥蚀,却依旧坚毅地挺立着,默默见证着曾经的金戈铁马与风云变幻。
再看鹤壁浚县古城,古街古巷交错纵横,四合院的青砖灰瓦、精美的木雕与石雕,无不透露着往昔的繁华。漫步其间,仿佛时光倒流,我们体会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艺术韵味。
迈入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夯土台基、柱础石诉说着三千多年前的辉煌。这些遗址不仅是建筑的雏形,更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见证,展现出古代先辈在建筑规划和营造技艺上的伟大成就。
仰望洛阳龙门石窟,那依山而凿的佛像气势恢宏,石窟中的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
河南是过去与现在的交融,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蓬勃发展的现代活力。我们期待更多人能走进河南,领略它的独特魅力,感受这片土地的无限风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李佳艺
舌尖上的家乡之旅
家乡的味道与美景,是每个人心底的眷恋
河南美食,是一部部生动鲜活的地域文化史,承载着中原大地数千年的饮食传承与风土人情,每一道佳肴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河南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风味。叶县烩面,宽面在鲜香浓郁的高汤中翻滚,每一根面条都吸饱了汤汁的醇厚滋味,入口爽滑劲道,那是河南人对主食的极致追求;周口胡辣汤,热辣的汤汁中,牛肉、豆皮、粉条等食材相互交融,每一口都是丰富的味觉盛宴,辛辣的口感瞬间唤醒味蕾,为人们带来抵御寒冬的温暖力量;开封灌汤包,薄如蝉翼的外皮裹着鲜嫩多汁的肉馅,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口中爆开,满是生活的惊喜……这些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佳肴,更是河南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承载着浓浓的乡情。
这些美食看似平凡,却饱含着河南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它们是河南饮食文化的根基,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张艺晴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王强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王强工作室对标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及要求,以“服务、助力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为建设宗旨,以“提站位、做实事、强示范”为三年工作目标,秉承“聚焦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理念,坚持“五点一线”建设思路。工作室着力打造优秀团队、提升水平、提高素养、发挥示范效应,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工作室现有成员11人,其中1人主持教育部“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2人荣获“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在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中荣获“优秀风采”奖;2人荣获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1人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