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看洛阳理工学院学子,化身“多重身份”交出一份别样的寒假“答卷”。
家乡美食美景“推荐官”
在沙颍河畔的千年古县沈丘,藏着中原大地的味觉密码与诗意风光。这里既有烟火升腾的美食江湖,又有镌刻时光的静谧风景,一起解锁这座宝藏小城。
美食篇
清晨从一只金黄酥脆的老城烧饼开始,芝麻香裹挟着炭火气,咬一口唤醒味蕾。顾家馍以十二生肖造型出圈,麦香绵软中藏着匠人巧思。冬日里一碗槐山羊汤暖胃更暖心,乳白浓汤佐以鲜嫩羊肉,滋补入魂。还有沈丘卷煎,豆腐皮与肉馅完美融合,咸香弹牙,堪称豫东一绝。
美景篇
沙颍河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芦苇丛中白鹭翩跹,骑行栈道串起四季斑斓。中华槐园万亩槐林成海,五月槐花似雪,空气里浮动着蜜糖般的甜香。走进李鸣钟故居青砖黛瓦间,民国将军的传奇故事在雕花门楣间流淌:沈丘文庙的红墙绿柏下,琅琅书声与六百年的历史余韵交织回响。
——洛阳理工学院 李刘洋
家乡地标建筑“代言人”
打卡红旗渠,被刻进石头里的热血青春。一趟红旗渠之行,让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沿着蜿蜒的渠道前行,抚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打磨的石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火热场景。红旗渠不只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部生动的教材,教会我们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坚守。
——洛阳理工学院 宋奕帆
己巳蛇年伊始,河南洛阳定鼎门遗址迎来了一场盛大而璀璨的焰火晚会。
本次焰火晚会以“穿越盛唐洛阳年”为主题,通过无人机表演+焰火的方式呈现。焰火晚会现场,各式烟花在空中缤纷绽放,在无人机、激光、特技烟花、定制网红梦幻烟花等加持下,洛阳的夜晚更显流光溢彩、绚烂夺目,定鼎门遗址,天堂明堂、洛阳电视塔这些地标建筑焕发新的光彩。这场晚会不仅展示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风貌和灿烂文化,也融入了许多科技元素,共同呈现出一场光影视听盛宴,让我们沉浸式体验了千年古都的活力与魅力。
——洛阳理工学院 徐家怡
暖心志愿服务“红马甲”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社区辅导作业志愿活动,收获满满。看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我深感责任重大。每当我为他们解答疑惑,看到他们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心中满是成就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爱与温暖的传递。孩子们的纯真和努力,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也让我明白,知识的力量可以跨越年龄,连接彼此。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也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继续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用知识点亮他们的未来。
——洛阳理工学院 苏家琛
寒假期间,我积极参与了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事处的动员志愿活动。在学习街道企业化运营思维、创新服务等方面深受启发。
我跟随中心路街道初心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了磨刀磨剪子摊位、 文创体验、冬季防火安全宣传工作等志愿活动,配合工作人员服务居民,让居民第一时间感受到美好在身边时时刻刻发生,同时我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洛阳理工学院 轩睿
中原文化宣传“小喇叭”
汴绣,亦称 “宋绣”源自河南开封的传统刺绣艺术杰作,其因诞生于北宋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承载着悠久厚重的历史。绣工精致细腻,针法缜密繁复,图案规整严谨且不失灵动之韵,格调高雅脱俗。
汴绣的针法涵盖齐针绣、十字绣、蒙针绣、别针绣、乱针绣等数十种针法。不同的针法适用于不同的景物描绘,蒙针绣山水树木,栩栩如生;双合针绣绳索,线条流畅自然;悠针绣动物,灵动之态跃然布上。
——洛阳理工学院 阳江宇
洛阳非遗唐三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唐三彩起源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造型多样,制作技艺和审美理念对后世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唐三彩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
——洛阳理工学院 张若彤
科技创新“体验员”
寒假期间我和家人从山西自驾游到海南过新年,到了广东省湛江市徐闻港坐轮渡上岛。通过轮渡车辆可以轻松到达对岸,节省了绕行的时间和距离,极大地方便了跨水域的交通需求。现代轮渡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智能化系统的载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轮渡实现了智能化调度、实时监控和自动化操作。车辆上船和下船的过程也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极大提高了效率。现代轮渡不仅是科技力量的象征,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些技术的应用,展现了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地位。
——洛阳理工学院 薛超然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丁晨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丁晨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9月,是在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指导下,集工作实践、科研等职能于一体的高校辅导员合作共同体。工作室致力于搭建辅导员互动渠道,对内凝聚、全面互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聚焦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