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 | 看河南中医药大学学子在行走中“豫”见家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学子一起穿梭于家乡小巷,感受时代变迁,书写青春篇章。

悟 · 医中科技

  河南医院打造智慧就医,引领未来就医新变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成为了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各级医院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全力打造智慧就医体系,引领着未来就医的崭新变革,为人民健康谋福祉。

  普遍应用智能挂号系统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患者可提前通过电子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预约挂号,选择自己方便的就诊时间和医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线上实时更新医生的出诊信息,方便患者查询医生的详细情况,同时智能预约挂号系统可以与医院的电子病历、收费系统、药房管理等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网络就医使专家资源共享。郑州市中心医院已经具备运用5G远程手术系统进行手术规划的条件,通过机器人辅助治疗,推进“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发展开发探索机器人远程手术模式。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等完善线上问诊系统使患者只需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即可与医生进行沟通,尤其对于行动不便、路途遥远或工作繁忙的患者更为便利。

  河科大一附院、郑州中心医院、信阳市人民医院等引入智能导诊机器人一站式智能导诊,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就医体验、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智能导诊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挂号、取号、分诊等服务,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通过语音交互、触控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收集患者的就医数据和反馈信息,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引入先进的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对肺结节、心血管疾病等多类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它以极高的准确率和极快的速度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河南多家医院通过打造智慧就医模式,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医疗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让人们看到了智慧医疗的无限潜力和美好前景。

——河南中医药大学 张怡捷

闻· 一抹麦香

  中原大地的一抹麦香。

  说起延津,不得不提到的是延津火烧,火烧是延津的传统名吃,外皮酥脆,内里柔软,馅料丰富多样,有肉馅、素馅,还可以在火烧里加入豆腐串、火腿肠、豆芽等,制作火烧的过程非常讲究,从和面、擀皮到包馅、烘烤,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刚出炉的火烧香气扑鼻,咬上一口,外皮的酥脆和内馅的鲜美在口中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黄河厚土孕金穗。

  在香气扑鼻的火烧背后,离不开的是河南优质小麦的生产,延津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小麦的生长。这里出产的小麦品质优良,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磨出的面粉细腻、口感好,是做各种面食的上佳原料,被誉为“中国第一麦”。一到麦子丰收的季节,阵阵微风吹过,金黄色的小麦似波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的尽是麦香。

——河南中医药大学 朱梦祎

识 · 文物之雅

  近日,我有幸踏入了洛阳博物馆的大门,体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之旅。这座博物馆不仅承载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辉煌历史,更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美的文物。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陶器,到商周的青铜器,再到隋唐时期的瓷器、玉器等,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被这些文物所展现出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到了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历史地位。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详细的解说,我了解到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对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洛阳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参观体验。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仿佛亲身经历了古代洛阳的繁华景象,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和理解。

  参观结束后,我深感震撼和自豪。震撼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自豪于我们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洛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次学习打卡,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观类似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河南中医药大学 张欧涵

现 · 青年担当

  青春的使命,是在时代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健康中国”理念的指引下,我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踊跃响应学校倡导,走进家乡小学,开展“关爱成长,呵护健康”生理卫生志愿宣讲活动,此次前行,旨在为孩子们传递生理卫生知识,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踏入校园,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问候,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站在讲台上,我以大姐姐的身份,结合中医药文化,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互动,为孩子们讲解生理卫生知识。

  从如何依据时节调整作息,到巧用简单的中药材预防常见疾病,再到日常饮食的中医搭配原则,再到日常卫生习惯的养成,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这次志愿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关爱的传递。我愿成为一盏明灯,驱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与迷茫,引领他们拥抱健康美好的未来。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在为家乡的奉献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河南中医药大学 陈泽丹

扬 · 民俗文化

  “花影黎阳渡,春风浚水声”,这句诗写的就是我的家乡——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物质、精神文明。

  浚县泥咕咕是河南省浚县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尾部有两个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它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农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衍生品。浚县泥咕咕始于远古,兴于隋唐,其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浚县泥咕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形制大致可分禽、兽、人物、民俗风情四类,淳朴生动,粗犷豪放、形简神妙,色彩对比强烈鲜艳,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被众多民俗专家称之为“历史的活化石”,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河南中医药大学 刘梦晓

寻 · 大国重器

  在辽阔的东方大地上,矗立着巨人的身影。那是大国重器,书写着时代的篇章。铁流滚滚,是工业的脉搏在跳动。钢铁的脊梁,撑起民族的希望。蓝天之上,神舟翱翔;追星逐梦,未曾遗忘;深海之下,蛟龙探秘。追寻未知的宝藏,勇敢且坚强。山川间,桥梁如彩虹横跨,连接着远方,也连接着梦想,高铁飞驰,穿越城市与乡村,带来繁荣与便捷,带来美好的向往。北斗如网,编织着智慧的光芒;信息如风,传递着世界的力量。在这科技的海洋中,我们扬帆起航,驶向未来的彼岸,心中充满希望。

  大国重器,国士无双,见证着民族的复兴,点亮了前行的光芒。我听到了你的轰鸣声,那是时代的呼唤;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是未来的模样。

——河南中医药大学 王珂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联合打造,工作室成员以学生工作人员、宣传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均有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围绕“融媒体+育人”工作,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着力搭建、融合多元传播矩阵,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积极构建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