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跟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的脚步见证他们寒假活动的精彩瞬间。
志愿服务,展现青年之担当
青春如火焰,豫见未来;梦想照进现实,青春,是勇往直前的冲锋,是无畏无惧的担当。此次大学生寒假返乡活动中,我承担了多项任务,首先是参与了区团委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如档案整理、文件录入、接打电话等。同时,我还参与区团委的宣传工作,撰写新闻稿是我此次实践的重要部分。
一代代河南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壮丽的篇章。青春的舞台已经搭建,未来,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将继续展现我们青年的才华和激情。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苏晨阳
用心志愿,展现青春之风采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焦作市山阳区的“12355青春自护•平安春节”志愿者活动,在活动期间,我自己也学习和了解了安全自护方面的知识,并帮助更多青少年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感觉很自豪也很开心,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使我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接下来的时间,我要继续做志愿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皇甫高峰
走进家乡,品味时光之印记
一座城,一段史,满目皆是故事。站在开封的地标建筑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眼前的这座古建筑,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却依然屹立不倒,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不仅是开封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肖遥
钧瓷文化,展家乡之魅力
禹州,这方华夏民族的根源之地,自原始社会末期,便成为黄帝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悠悠岁月沉淀下深厚磅礴的历史底蕴。
于这片古老大地上,屹立着一座闪耀着瓷韵光辉的河南钧瓷博物馆。馆内陈列的钧瓷,跨越北宋至现代的漫长时光,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见证着中华文明在传承中赓续、于发展中升华的宏伟历程。穿梭其中,能真切领略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与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沉浸于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于泳辉
探索非遗,感受文化之魅力
北宋初年,宋都汴梁活跃的世俗文艺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并在开封朱仙镇一带流行起来,因此可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有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采用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多采用红绿色调。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杨烁琪
倾听豫剧,感受戏曲之底蕴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山东。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豫剧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张亮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管欣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管欣工作室2024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建设聚焦高职院校辅导员特色能力提升,遵循辅导员阶梯式成长规律,激发不同阶段辅导员成长动力。按照建设一支辅导员骨干队伍,形成学习、培训两个机制,塑造案例类、视频类、赋能课程类三类成果的框架,推动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