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 | 解锁河南科技大学学子寒假的N种打开方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跟随河南科技大学学子的脚步,捕捉他们寒假生活的精彩瞬间。

赏·家乡风物

  洛阳牡丹,是华夏大地上最绮丽的梦。它生于古都洛阳,集千年文化底蕴与天地灵气于一身。每一朵牡丹,都似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层层叠叠,如绫罗绸缎般细腻柔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当春风拂过,洛阳城便成了牡丹的海洋。红的似火,燃烧着生命的热情;粉的如霞,晕染出浪漫的诗意;白的像雪,纯净的不染一丝尘埃。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仙境,目之所及,皆是国色天香。

  洛阳牡丹,不仅是花的盛宴,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与情思。来洛阳赏牡丹,赴一场花与城的千年之约,让这国色天香,成为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美好。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白旭阳

  郑州记忆·油画厂创意园,由郑州油脂化学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来。该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生产的中州牌肥皂、“福乐尔”香皂曾经名噪一时。工厂建于1952年,2006年停产后,一度废弃。随着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油化厂改造迎来新契机。郑州油化厂创意园党建文化馆是由郑州油化厂香皂生产车间旧址改建的。走进党建文化馆,欣赏老工业时期留下的老机器,无处不渗透着郑州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中的发展变迁。深入了解郑州的发展和历史, 从党的奋斗史中吸取丰厚滋养,增强开拓前行的力量。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泽玮

  洛阳的美食,是时间的馈赠,文化的积淀。每一口都是对味觉的极致诱惑,让人沉醉在那份独特的风味之中。这些佳肴不仅仅是满足食欲,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带你领略古都的千年韵味。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郭桂斌

扬·文化瑰宝

  一眼千年,领略唐三彩的华彩魅力。唐三彩盛行于唐代,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一带,洛阳的唐三彩出土量最多,也最为精美。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让釉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熔融。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当然还有褐、蓝、黑等颜色相互交融,烧制后色彩斑斓,光泽夺目。从造型上看,唐三彩可谓栩栩如生、丰富多彩。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精细。需经过选料、制坯、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工序和对外交流。如今,作为河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它在国内外都备受瞩目。每一件唐三彩,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周文博

  打铁花是一种流传于豫晋地区的传统民间烟火技艺,已有千余年历史。它通过将生铁熔化后,用特制的花棒击打铁水,使其在空中绽放成绚丽夺目的火花,既展现了古代匠师的智慧与技艺,也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祈求吉祥的独特方式。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侯翱翔

识·家乡地标

  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展厅藏品丰富、艺术价值高,欢迎来此穿越千年,领略唐代陶瓷艺术的绝美风采!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理瑶瑶

  在河洛大地,洛河与瀍河交汇之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静静伫立,宛如一部立体史书,镌刻着千年岁月的痕迹。它的建筑似从隋唐的烟云中走来,屋顶仿若连绵起伏的历史山峦,与悠悠运河水相映成趣,再现往昔风华。踏入馆内,隋唐的盛世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400余件文物,带着岁月的温度,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运河往事。“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多媒体互动体验,带你穿越时空,感受漕运的繁忙与艰辛。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栖息地,更是历史与现实对话的舞台,等待着你去聆听、去感悟,探寻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触摸历史的心跳。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宣讲团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在洛阳打卡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八办”不仅是一座宝贵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青马研

  戏剧幻城,有21个剧场、56个情景空间,通过沉浸式戏剧艺术展现中原文化的厚重。剧目包括《李家村剧场》《幻城剧场》《火车站剧场》,带领观众穿越时光,感受河南的历史与文化,是了解河南的全新窗口。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何文卓

用·科技赋能

  新技术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与科研方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仅是这些技术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生活篇: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在这个智能家居普及的时代,我亲身体验了AI带来的便捷。通过智能音箱,只需一句话就能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和窗帘,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惬意。不仅如此,我还利用智能手环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从睡眠质量到运动量,一切尽在掌握。这些看似简单的应用,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学习篇:知识无界,互联网搭桥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我能够轻松获取全球顶尖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我不仅能够学习最新的编程语言,还能与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心得。人工智能辅助的学习软件,根据我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个性化内容,让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我们探索知识、拓宽视野的桥梁。

  科研篇:创新引领,技术赋能

  在实验室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正成为我们科研探索的强大工具。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我们能够快速分析海量实验数据,发现隐藏的规律,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进程。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实验场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安全性。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科研效率,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作为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深知技术革新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不仅展示了新技术在生活、学习与科研中的广泛应用,更传递了青年学子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担当。让我们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智造的理念,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科技篇章!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 余静

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感受科技力量

  1月12日,河南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研究生创新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静带领下前往固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高科技)学习,先后赴固高科技、XbotPark机器人基地和本末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调研,并参与固高创工场培训。

  本次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了解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感受固高人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调研企业产品、走进企业车间、领略科技文化、实操训练任务,实践团对运动控制领域具有更系统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实践团走向服务社会的决心。河南科技大学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所见所闻所学所练融入科研工作,助力河南科技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与就业高质量发展。

  “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话题讨论火热进行中。

微博平台参与方式

  快来微博平台,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填写报名信息,带上#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分享你的寒假实践故事吧。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霍玉敏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霍玉敏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研究生为主体,通过各官微平台,共同打造网络宣传教育新矩阵,形成校院平台联动新格局,“一点多线”发挥“网络+”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