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 | 看开封大学学子诠释青春担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一起跟随开封大学学子的脚步,共同感受那独属于青春的澎湃激情与炽热担当。

  2025年伊始,我有幸成为顺河回族区大学生联盟的一员。寒假期间,在共青团顺河回族区委的带领下,我和联盟的同学们一起参加 “喜看家乡变化”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顺河回族区多个社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为居民送去温暖与帮助。

  在参与顺河坊主题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期间,我看到家乡的古迹重焕生机。服务过程中,我对东大寺的历史有了更深了解,这座古老建筑承载的厚重文化与岁月变迁,深深触动了我。

  未来,我将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出力,努力成为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不负青春。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贾译普

  假期,我来到开封博物馆,参观了《富丽甲天下——回望东京城》展览。踏入展厅,北宋东京城的繁华瞬间将我包围,馆内丰富的文物与多元的展览,让我对开封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从新石器时代的古朴陶器,到近现代的精美书画,8万多件文物串联起开封从古至今的发展轨迹。“八朝华章”梳理历史脉络,《清明上河图》展厅重现市井烟火,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尽显民俗风情。这场展览从城市布局到经济文化,全方位展现了它的辉煌。博物馆新馆将古典与时尚融合,独特的设计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各类文化活动与数字化展示,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在这里,我触摸到古代文明的温度,感受到东京城穿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开封大学数字经贸学院 杨惟婷

  我的家乡沈丘,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融合中原经济区与华东经济区优势,是河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河流、湖泊与田园交织成诗画美景。近年来,沈丘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治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愈发优美宜居,品质与形象显著提升。同时,城市道路、桥梁、公园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未来,沈丘将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以崭新姿态强势崛起,成为中原地区的璀璨明珠。期待大家走进沈丘,感受它的无限活力与魅力。

——开封大学数字经贸学院崔欣悦

  汉函谷关建立于西汉元鼎三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处军事要塞,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今,汉函谷关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人们感受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场所。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李文科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汇聚文字历史、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场所,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散发着神秘的魅力。走进这里,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如同穿过文字的大门,探索着文字的奥秘。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孙傲雪

  青力青为、豫见未来,以青春作笔,饱蘸热忱,共同书写精彩篇章。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常素芳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常素芳工作室系2023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第二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工作室守正创新,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赋能增强,推动校内外学员培训和理论研讨;互学互鉴,开展工作室与校际之间集体备课与主题论坛;活学善用,探索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思政课教师培训、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