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跟随新乡医学院学子一起望见文明的开端,“豫”见河南故事。
寻·中原底蕴
驻足铁花表演,一挥一扬,都是文明的沉淀;耳入嵩山故事,一招一式,尽是风骨的传承;行于灯展庙会,百盏丰盛,皆是历史的风动……河南非遗文化是历史的馈赠,是民族的瑰宝。和我们一起在非遗的世界里,找寻那份深藏心底的文化归属感,亲身感受这份千年传承的魅力吧!
今年新春时,花市灯如昼。一盏盏灯,点亮中原大地的夜晚,绘出新春佳节的热闹画卷。灯会,穿越历史的长河,承载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希冀。
鱼、鹿、鹰……一盏盏灯,于灯会上共写出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回望,我同古人一样穿梭于它们之间,许下期冀,共鸣这亘古而至的历史文脉;瞻今,我与未来相约,传承穿越历史风烟的灯火千年。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此次灯会之游,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新乡医学院 游佳音
品·中原佳肴
品河南美食,感风土人情。河南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不仅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有令人垂涎的美食:叶县烩面、周口胡辣汤、开封灌汤包……行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一段食物的佳话,每一道菜肴,都是时间与情感的结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对家乡的美食有着深深的眷恋。河南的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承载着家乡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在众多的河南美食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
每当我端起那碗胡辣汤,仿佛就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汤中的牛肉、豆皮、粉条等食材在热汤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每一口都是那么浓郁,富有层次感,仿佛诉说着河南的历史和文化。喝下一口,辣味在舌尖上跳跃,随后是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让人忍不住想要再来一口。胡辣汤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除了胡辣汤,家乡的烩面也是我无法忘怀的美味。烩面的面条宽厚,口感劲道,搭配上浓郁的高汤和新鲜的蔬菜,其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是对食材的尊重和对味道的追求。每当品尝烩面,儿时的温馨画面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家人围坐在热气氤氲的餐桌旁,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烩面,大家你一勺我一筷,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那种温暖与满足,是任何其他食物都无法给予的。在我心中,烩面早已不只是一道美食,它是家的味道,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凭借它忆起我家乡的美好往事。
@新乡医学院 郑烨
赏·中原建筑
穿梭于古建之间,感受千年的沉淀与梦回,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历史的低语。在这些静默的守望者中,我们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凤鸣,穿越时空,回荡至今,这片土地上的兴衰与荣辱,早已刻在了他的青山之上、江河之间,与山河的故事融为一体,共同塑造出一个真实的河南。
寒假期间,出游赏玩,漫步家乡河南的众多古建筑,由衷感到震撼与自豪:山间亭阁于碧水青山间静立,似在诉说悠然古韵;飞檐翘角的楼阁,覆雪后更显庄重典雅,仿佛穿越回往昔繁华;红墙黄瓦,透着皇家威严与历史厚重;精巧斗拱,凝聚古人智慧;石窟佛像,眉目间满是岁月沧桑与慈悲……走进河南,触摸历史,感受河南古建沁人心扉的滋润,寻找灵魂深处的诗与远方。每一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河南的灿烂文明。我沉醉其中,同时也期许未来能有更多人领略河南建筑之美。
我为家乡拥有这样的建筑而无比自豪,它们是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记忆。作为大学生,我深知传承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重大。我希望更多人能知晓河南建筑之美、文化之魅。未来,我愿尽自己所能,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家乡,让家乡的文化如这冬日的白雪,纯净且耀眼,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乡医学院 刘子琦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陈冉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陈冉工作室是由新乡医学院首批支持建设的大学生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2023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立足新乡医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辅导员队伍发展规划,突出网络育人特色,围绕“用互联网思维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建设理念,坚持“立足平台、面向学校、辐射全省”的建设原则,把握互联网发展热潮,打造网络思政品牌亮点,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及学生成才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