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结束后,全省高校学子谈感悟

  1月22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河南高校学生的心得感悟。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王子祎

  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这场主题直播,我受益匪浅。这堂思政课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面窗的研发,彰显科技创新需持之以恒的钻研和勇于突破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科技事业助力。文化传承篇章也令人印象深刻,郑州大学“不咕”团队和安阳师范学院的实践团队,以现代科技为非遗和甲骨文赋能,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创新的思维与方法。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贡献力量。

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化学一班学生王嘉悦

  在观看了“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后,我深受启发,内心激荡起对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无限感慨。这场直播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非凡成就,还生动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活力,让我深刻体会到“新质引领”的真谛。

  直播中,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航天面窗成为了一大亮点。这一成果不仅助力了中国航天梦的实现,更彰显了科研团队持续努力、超越极限的精神。韩健教授的讲述让我动容,从2005年开始的研发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团队始终不放弃,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今日的辉煌。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正是新时代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研究中心积极拥抱新技术,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以高效引领新质生产力,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非遗传承方面,郑州大学“不咕”学生团队将中国纹样技艺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推进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不仅赋予了传统纹样新的生命,更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此外,安阳师范学院在甲骨文保护、研究、传承和活化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称赞。安阳师范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聚焦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甲骨文相关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赓续中华文脉,更让古老的甲骨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不仅让我领略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和非遗文化的韵味,更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新质引领”的深远意义。我将铭记这场直播带来的启示和感悟,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2024级体育教育专业六班学生梁家赫

  观看了“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我收获颇丰,深受触动。课程内容聚焦新质生产力,深入浅出地阐述其内涵与深远影响。从新兴技术在航天、非遗、甲骨文三个方面的融合应用实例中,我看到新质生产力如何为航天事业的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全新活力。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要积极关注前沿科技,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个人成长与河南发展紧密相连,以新质思维为指引,在各自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助力家乡创启未来的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到“青力青为”。

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2班学生孙杞源

  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后,我深受启发。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我认识到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助力航天、郑大“不咕”团队活化非遗、安阳师范团队复兴甲骨文,这些案例都让我看到了创新的力量。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我们也同样需要打破传统思维。诸如在内容创作上,不应局限于常规形式,可借助AI、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受众,精准创作;在传播方面,可以利用5G、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提升效果。

  此次直播强调,青年应具备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坚定的行动力。我身处网络与新媒体变革时代,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技能。同时,我牢记使命,关注社会热点,在未来继续奋进,为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发展添砖加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构建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郑州西亚斯学院医学院2023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孔太平

  在“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里,舱天面窗的介绍,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航天领域认知的新维度。

  当看到那看似普通却凝聚顶尖科技的面窗,听着讲解中它如何承受极端温度、抵御太空碎片撞击,保障航天员安全与太空作业,我深深震撼。这小小的面窗,是中国航天技术突破的有力见证,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钻研、不懈创新的成果。它不仅是航天器的重要部件,更是通往星辰大海的关键之窗。透过这扇窗,航天员得以俯瞰地球的壮美,开展各项科研观测,它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此次直播,让我深刻领悟到航天事业背后的艰辛与伟大、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日常学习中,要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广泛涉猎多领域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创新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青春之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乡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健康学生焦怡爽

  “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中,我的思绪跟随着主讲教师们的讲解,一睹科研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对新质生产力的追求、探索、践行,以一无所知为开始去研发太空服面罩、破题非遗传统文化中国纹样活态传承,以及河南省甲骨文研究院推动甲骨文研究迈向新高度。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要赶上或者超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是太空面窗研发中心的一句标语,也传达出探索前沿科技的高远追求、敢于钻研的必胜心态、一定会赢的百倍信心。我们要学习那些科研工作者的耕耘精神,将目标可实行化,让崇高的目标引领我们前进。“不咕AIGC”系统和甲骨文大数据平台都应用了大数据科技,现代社会传承传统文化已然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用现代科技手段,用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挥我们的学识,为共同目标贡献力量。

  从“新”开始,向心而行,新质引领激发着我们迎难而上的勇气,我们要用信心创启未来。

郑州美术学院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4班学生李晰月

  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我有很深的感触。从创新航空面窗的铸造,翘起了一整个中国航天梦;到“不咕”团队三年的不懈努力,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纹样得到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再到数字甲骨共创中心的揭牌成立,积极推进了全球甲骨文的数字回归,焕活了甲骨文的生机与活力。这些“豫科技”“河南造”力量的不断壮大,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悄然绽放。

  作为时代的传承者,我们青年一代理应身体力行,既当从传统文化中感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又当以先进的思想知识武装心灵,以新技术新方法为传统文化添上新意,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上,厚植文化力量,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携手共写未来芳华。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王雨彤

  在“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中,我了解到: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对航天面窗的性能上的不断卓越追求,不断拥抱新技术,积极拥抱创新,共同托举起国家的飞天之路。

  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中国纹样,展现了郑大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与敬畏。用创新编织梦想,以科技唤醒技艺,传统非遗元素实现了与现代工业设计、前沿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为传统纹样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贡献了青年智慧,建立起中国纹样数据库,进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安阳师范学院通过推动甲骨文研究,使甲骨文进教材、进课堂、进科研,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去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甲骨绝学。以数字科技来焕活汉字源头,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于甲骨文数据,既保护了甲骨文,又让全世界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当技术遇到难关,当数字邂逅历史,当代青年开启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守护中国之美,有新质引领的我们将更有信心创启未来。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

2022级会展策划与管理2班学生杨建明

  通过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里,科研人员顶住压力,勇于创新,一次次的突破让航天面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不咕”团队挖掘整理设计中国纹样,搭建起中国纹样数据库,用数字技术对中国纹样进行传承与保护;借助新技术服务于甲骨学研究,精准解读甲骨文,让更多隐藏在甲骨文中的历史信息重见天日。

  科技创新为传承中国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开辟了全新的路径,科技赋能让文化瑰宝穿越时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光彩。未来,我们更应主动学习科技知识,用数字技术记录非遗,用行动传承非遗,以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传承添翼,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2303学生马一涵

  通过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直播展现了青年科研人员在前沿科技领域攻坚克难,青年人才用创新形式传承文化,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青年学子自身肩负的使命。

  直播中,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人员20年磨一“窗”,助力中国航天梦想,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以志气、底气、骨气展现河南力量与青年梦想;郑州大学“不咕”团队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纹样,让我深刻感受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热情碰撞,以及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与发展;安阳师范学院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出“殷契文渊”甲骨文数据平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共创未来芳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直播,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与重塑。作为青年大学生,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更为坚定的信念,向新而行,创启未来,提高综合素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一班学生王琴琴

  观看了“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质引领赋能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发展之路。通过场馆式、走访式教学,我们走近航天、非遗、甲骨文三个领域,从小视角窥见新质生产力的活力与青年学子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深入理解文化背后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领略数字科技焕活甲骨绝学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

  青年是最富活力和创新的群体,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我们要强化自己的知识学习储备,不断地学习进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内涵,锤炼向新而行的本领,为未来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河南新乡工商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李雅琪

  观看“新质引领:创启未来”主题直播后,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航天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以及科研人员的艰辛,他们始终饱含着一种使命感和坚持的精神;像“不咕”自鸣的郑大学子不惧挑战,勇于开拓,将传统与科技相融合;“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的安阳师范学院专门设立了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让古老的文字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正认证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仅仅需要灵感的指引,更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汗水。而正是这些在科技领域不断发光发热的人,更激励我们要勇担使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在一堂堂假期思政大课中增强广大青年学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实践育人、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