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科技力量、感受时代变迁,畅想家乡未来、书写青春篇章。河南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活动,围绕“了解掌握新技术”“推介家乡美食美景”“打卡家乡地标建筑”“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在新浪微博平台参与#青力青为豫见未来#话题讨论,书写自己的实践故事。
下面,和我们一起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子以青年的朝气豫见未来。
在生活、学习、科研等场景中
了解或掌握、运用新技术
探索未来出行,郑州地铁引领潮流!郑州地铁运用多项新技术,为乘客带来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
智能客流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客流情况,合理调配运力,让您的出行更便捷。
无人驾驶技术:郑州地铁实现自动驾驶,运行更精准,安全系数更高。
节能环保:采用节能型空调、照明系统,为绿色出行贡献力量。
5G信号全覆盖:地铁内实现5G信号全覆盖,让您畅享高速网络,告别信号死角。
智能客服:一站式智能客服,解答您的疑问,提供贴心服务。
高清LCD显示屏:车厢内配备高清LCD显示屏,实时展示列车运行信息,让您出行更放心。
郑州地铁,用心打造智慧出行新体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璐
推介家乡美食美景
千年古都,历史沉淀;牡丹花城,国色天香;洛阳牡丹,一甲天下;美食之都,味蕾盛宴;艺术殿堂,文化瑰宝;漫步古城,品味生活。
这就是我的家乡——洛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付芮
打卡学习家乡地标建筑
长垣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品味食韵,传承匠心。
在河南长垣这片充满美食底蕴的土地上,坐落着一座别具一格的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它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中国烹饪文化的迷人光辉。
长垣,素有 “厨师之乡” 的美誉,深厚的烹饪文化土壤为这座博物馆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外观宏伟而不失典雅,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长垣与烹饪文化的不解之缘。
踏入馆内,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悠久历史厅” 以时间为轴,从原始社会人们对火的利用开启烹饪的萌芽,到商周时期青铜炊具见证的烹饪初步发展,再到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烹饪文化的繁荣与演变,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以及详细的文字注解,生动呈现了中国烹饪文化发展的漫长历程。在这其中,长垣当地出土的古代炊具更是别具特色,它们带着岁月的痕迹,为人们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精湛技艺厅” 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之一。在这里,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国烹饪技艺的神奇魅力。从出神入化的刀工展示,如将豆腐切成发丝般细的 “文思豆腐” 刀工演示,到千变万化的火候掌控,像烤鸭制作中对火候的精准拿捏,再到精妙绝伦的调味艺术,各种烹饪技法在专业人员的演示和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亲自上手尝试一些简单的烹饪技巧,如颠锅、雕花等,亲身感受烹饪的乐趣与挑战。
“风味菜系厅” 犹如一场舌尖上的中国巡游。中国八大菜系在这里各展风采,每一道经典菜品都以逼真的模型、诱人的图片以及详细的文字介绍呈现在观众眼前。鲁菜的醇厚香浓、川菜的麻辣鲜香、粤菜的清淡鲜美…… 无一不让人垂涎欲滴。值得一提的是,长垣作为豫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展示豫菜特色菜品时更是不遗余力,如鲤鱼焙面、灌汤包等,让观众深入了解豫菜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饮食礼仪厅” 则深入挖掘了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礼仪与习俗。在中国,饮食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交礼仪的重要体现。从古代宫廷盛宴的繁文缛节,到民间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中的饮食习俗,馆内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演示,全面展现了饮食礼仪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特点与演变。观众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座次安排、餐具使用、敬酒礼仪等诸多饮食礼仪细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 “食礼” 的庄重与传承。
“厨乡风采厅” 着重展示了长垣作为 “厨师之乡” 的辉煌成就。这里陈列着众多长垣籍烹饪大师的生平事迹、荣誉证书以及他们的经典菜品展示。从古至今,长垣走出了无数优秀的厨师,他们将长垣的烹饪技艺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为中国烹饪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一展厅不仅是对长垣厨师群体的致敬,更是激励着新一代长垣人传承和发扬厨乡精神,为中国烹饪文化的繁荣再创新辉煌。
长垣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展陈内容、先进的展示手段,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阵地。它让每一位参观者在感受美食魅力的同时,也深刻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烹饪爱好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这座博物馆都值得一探究竟,来此开启一场难忘的美食文化之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何沂宸
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
在时代浪潮与青春使命的交汇点,我踊跃投身于学校的号召,奔赴家乡夏邑,参与“青聚夏邑,情系母校”志愿活动。目的是回母校宣讲我的大学。
重返母校,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勾起往昔的求知岁月。站在曾经的教室里,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大学,知识积累的技巧、大学生活的见闻,每一句讲述都饱含着对他们的殷切期许。
此次志愿之行,不仅是经验的传承,更是梦想的延续。我愿化作微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他们勇敢逐梦。未来,我也将持续扎根家乡,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在奉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精彩篇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陈佳慧
河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豫剧:中原音韵的千年回响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当激昂板胡与清脆檀板交织,豫剧的华彩篇章就此奏响。这门发源于中原的古老剧种,带着黄土地的醇厚质朴,从悠悠岁月中走来。
演员登台,水袖纷飞,眉眼间皆是故事。唱腔时而高亢激昂,穿破层云,倾诉英雄豪情;时而婉转低回,如泣如诉,道尽人间悲欢。
豫剧,不只是舞台表演,更是中原文化的鲜活载体。它承载着河南的风土人情,以独特魅力,穿越时空,在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种下热爱的种子,持续绽放艺术光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佳月
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感受科技力量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驻足凝望,心随大国重器荡漾,近距离接触那钢铁巨龙身旁,感受着科技的力量,如星芒璀璨无双。
它是智慧的结晶,岁月的篇章,工程师们汗水浇灌,梦想在其中翱翔。从深海探秘到宇宙的远航,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渴望。
看那天鲲号绞吸船,巨臂舞动海洋,填海造陆,如同神笔马良。还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天上,指引方向,让世界不再迷茫。
高铁飞驰过平原山川的胸怀,速度书写着新时代的豪迈。复兴号列车,风驰电掣般前行,连接起城市的脉络与心跳的声音。
还有那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如同巨人般守护着繁华与宁静的家。而FAST天眼望向宇宙深处眺望,聆听来自星际的低语,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走近大国重器,心跳随着共鸣,那是无数个日夜努力的证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力量正引领未来前行的方向。
它不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份责任,用创新编织明天,让梦想不再遥远。让我们携手并肩,在这条光明的路上阔步向前,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支持——科技的力量,永远的伙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郭佳玮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魏华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魏华工作室是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支持建设的首个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辅导员工作室,2022年被评选为河南省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结合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全力打造“法治之光”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明星团队,面向全省大学生、青少年、社会群体等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德法兼修”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人才培养与思想引领的“双向育人”模式,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