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洛阳理工学院开展“解锁有效沟通,让人际关系更美好”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在这堂心理健康公开课中,主讲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又有哪些心得感悟?一起来看。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白圣豪工作室主持人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白圣豪
快节奏的世界让我们越来越忙,忙着提交各种作业、忙着完成各种考评、忙着做出众多的选择和决定,我们总是在用头脑工作,却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忙”着“忙”着丢掉了自己,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萨提亚家庭治疗,被蔺桂瑞老师温暖治愈的授课风格和学习过程中超强的体验感与感受性深深吸引,让那颗忙乱的心逐渐安定了下来。于是我开始了持续地学习,一直希望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分享这一宝藏理论。
这次心理健康公开课就是一个特别珍贵的机会,为了上好这堂公开课,今年上半年,我主动申请第一次以助教的身份参与蔺老师的线下工作坊,培训回来为主创团队进行内部培训,与团队成员一起反复调整授课环节,打磨授课内容。在这次公开课准备的过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视频素材的拍摄,从一开始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同伴互动、情侣互动等十几个情境中最终讨论选定出更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选题,希望带给学生们更多的共鸣;还有在工作之余带领大家反复彩排,经常忙碌到深夜,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参与,大家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一句台词、一个互动......虽然辛苦却是特别美好和难忘的一段时光。
关于这次心理健康公开课,还有一个细节是与宋振韶老师一起讨论心灵寄语环节的录制,关于录制的时间和背景选择,最终商定在孔子诞辰9月28日,在北师大的孔子圣像前录制。宋老师热爱传统文化,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学智慧传播给更多的学生,也是“心文化”的传播发起人,未来希望“心文化”可以滋养每一颗心灵。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白圣豪工作室成员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麻丽阁
参加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的备课,对我来说是一次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成长。我们成立了一支团结、积极、勤奋的备课小组,力图聚焦大学生密切关注的人际关系问题,以人际沟通中常见的五种应对姿态为切入点,将心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实际运用的方式方法,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难与困惑。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情景演绎、姿态体验、角色扮演等多个环节,激发同学们参与热情,让同学们在互动中体验和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成长。通过此次备课,我也深刻体会到,备课不仅仅是准备好授课素材、设计授课环节,更重要的是深入学生群体当中,贴近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帮助与支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白圣豪工作室成员
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杨园林
我在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中负责的是“解锁有效沟通,让人际关系更美好”互动体验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沟通模式代入相应的角色,通过肢体表达呈现人际沟通中不同的应对姿态,真诚地倾听与反馈。
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和澄清状态,我认真学习了萨提亚沟通模式的相关理论,并查阅和收集了准确描述情绪的500个形容词。在备课和录制的过程中,最有挑战的就是现场的互动,学生需要起立做出各种动作,我要根据学生现场的情绪反应及时给予点拨。为了使学生进入自然放松的状态,在录制前组织学生体验了2次团体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呼吸训练,运用空椅技术和雕塑技术使学生走进角色内心,从而实现对角色的接纳与共情。在现场录制时学生临场发挥效果超乎想象,每个发言的学生都真正与角色融为一体,我在台上被满满的幸福与感动所包围。
公开课结束后,我认真梳理和觉察了自己的沟通交流习惯,更加自觉地运用一致性模式和他人对话,希望自己能一直将这份平和与幸福传递下去。与此同时,团队成员的包容团结和学生的激情活力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职业价值感与成就感,激励我不忘初心专注投身于守护学生心灵成长的崇高事业,不断磨砺自我,勇毅前行。
提升沟通温度,架起心灵桥梁,解锁有效沟通。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引导同学们学会共情与接纳,在沟通中善于换位思考、认真倾听,及时反馈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增强双方的信任与理解,达成和谐有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