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联合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次集体备课和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思政课教师们的感悟和收获。
形势与政策
河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莫改敬
10月10日下午,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两位教师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专题进行说课展示,与会专家也给予全方位细致的指导,对我们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诸多新的启示。
一是处理好学理性和鲜活度。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需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针对这两个知识性和理论性较强的专题,要着重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新的历史成就进行有机融入,选取学生熟知的鲜活案例,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讲深、讲透、讲活。
二是构建好逻辑理路与课程内容。形势与政策课不是单打独斗,应加强与其他几门思政课之间的融会贯通。用好教材、《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在充分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专题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价值体系等进行逻辑重构,使授课内容丰富多样、情理交融。
三是落实好价值引导和信仰培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们也责无旁贷。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剖析,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信仰培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商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宋娇俊
10月10日,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深感收获颇丰。两位优秀教师的说课展示,不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这两大专题,两位优秀教师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将知识点讲透,还需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角度的教学设计,例如思维导入、视频教学,也是增加教学多样性的关键一环。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对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有了深入的理解。第一,注重内容的政治性讲解,要弄清内容的逻辑思路,围绕教学内容突出问题性。第二,分析学生学情,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运用案例分析这一关键形式,增强内容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与国情民情相融合,站在大局观中讲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娜娜
10月10日,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栾波和申璐两位教师的说课内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两个专题展开。她们分别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具体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堂课的完整设计。这次集体备课解答了我在教学方法和方式方面的困惑和迷茫,从说课PPT的设计和架构,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再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案例的挖掘,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确实非常需要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多听、多看、多感受,在听、看、感受的过程中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最终提炼和凝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肖霖
10月10日,我学习了两位教师的精彩说课,以及几位评委的点评,深受启发。栾波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让我对这一主题内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我深切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丰富层次与严密系统,为教学提供了清晰框架。申璐以“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为说课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成就与挑战,其“疏困局、析变局、开新局”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借鉴这种结构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评委的点评和其他教师的学习分享,则进一步强调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我将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王婷婷
10月10日,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栾波、申璐两位教师分别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两个专题作出了精彩的说课展示,在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案例等方面给出了指导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点评更是亮点纷呈,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宝贵建议,让我深受启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帮助。
通过本次备课,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将更加注重将国家政策、社会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
郑州科技学院教师 胡樯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中,六位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围绕具体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的设置,就如何促进学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际,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交流。本次集体备课为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德法”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受益良多,尤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上深受启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在日常备课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以丰富生动的社会事例和生活案例为切口讲道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同时,我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作用,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商丘学院教师 安文静
10月10日,我参加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受启发。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通过六位教师的精彩说课和三位专家的精准点评,首先,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突破“德法”课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其次,我认识到“德法”课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地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我认识到“德法”课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做”,为学生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超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中,我有幸聆听了6位省内优秀教师的说课内容,收获颇丰。首先,好课要设计严密。严谨的课程架构如同坚实的骨架,支撑起知识的体系。例如“溯源留、辩关系、解内涵”的教学思路,逐步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逻辑严密。其次,案例要生动。通过非遗传人、优秀校友、网络热点等案例,紧贴时代脉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青言青语”。最后,教学要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学情特点、专业特色、行业特征,从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培养出一批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和坚定法治信仰的新时代职业人才。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德法”教研室主任别楠楠
我通过学习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的精彩说课,厘清了“德法”课的授课思路,专家点评环节更是在教学策略上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德法”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不同专业的大一新生学情分析,以学生的现实困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回答好人生的青春之问。同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更应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教育家精神培根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彦君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中,六位教师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彩分享和各位专家领导的深刻点评,使我受益良多。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深刻认识到立足客观学情、深耕教材的重要性。今后,我将在课程安排和教育活动中,坚持从宏观角度出发,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讲课过程中,着重运用青年语态,将“网言网语”灵活地融入“青言青语”,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多维度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力求在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中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