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南省)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看看思政课教师们都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河南科技学院教师张亮
通过学习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我收获满满。说课教师魏舒帆的说课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她结合课程内容,针对性地进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取教学案例,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说课教师岳留洋的说课主题是“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课前制作学生之问、教师之问“问题卡”,课程设计逻辑清晰,互动设计有问有答。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两位教师的选题结合当前最新的形势,体现了理论武装的时效性。他们授课过程中问题意识突出、逻辑清、主线明、针对性强,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备课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让我讲好“形策”课的信心更足。
河南城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主任王艳飞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内容扎实、效果良好,让我收获满满,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形策”课“讲什么”“为什么”“怎么讲”等问题,为本学期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深入研究形势与政策。站稳讲台、苦练内功,着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二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要围绕学情分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方面,发挥团队倍增效应;三要勇于实践教学过程。紧扣当代国家发展主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新乡学院教师王昕慧
观看此次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我深刻感悟到,“形策”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也是个人成长的指南针。课程要紧跟时代步伐,既着眼全球视野,又立足国内实际,力求在变革中寻求稳定,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理解政策背后的深意,把握时代脉搏。同时,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也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形势与政策所赋予我的使命与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信阳农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丽
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我有以下两点感悟:一是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的两个专题,涉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效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符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二是同行思政课教师。在情感上,我能够感受到说课教师对课程的热爱和钻研,先有了热情才有内容的精彩呈现。在内容上,说课教师不仅对国家的形势和政策解读精准到位,而且注重将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结合,引领学生增强使命感。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会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提高深度、拓展广度,达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郜书源
9月20日,我收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中,两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说课及各位专家的点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使我认识到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时代领悟力,能够将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及时准确地融入课堂;对重要会议精神的融入不应只是泛泛而谈,而应当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或通过对历史充分挖掘后融入历史进行讲解;应当结合学校河南生源占比大的现实,加入河南的本土案例予以实证,以此把会议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去学习,吃透精神、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此后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夯实自身理论基础、积极把脉问诊,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主任赵琳琳
我观看学习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受益匪浅。集体备课上,魏舒帆运用进阶式教学方法提出“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岳留洋以“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现场教学展示。四位专家从课程定位、课程标准、课程要求等维度进行了点评,强调授课教师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各个教学专题,推动学习思政课程与党的最新理论“同心”“同频”“同力”。
此次集体备课召开及时、内容翔实,让我收获满满。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教育部思政课的规范要求,力求推进党的创新理念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呈现一堂具有理论温度和实践深度的思政课。
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萌钰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组织周密,内容充实,令我受益良多。这次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也让我在教学工作中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突出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本次进行说课展示的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意识都十分突出,魏舒帆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角度出发贯穿整节课,逻辑清晰,主线鲜明。岳留洋将“教师之问”“学生之问”穿插在教学中,点面结合,主题鲜明。第二,教学有针对性,落脚在大学生。两位教师展示的专题内容都是今年的国家大事,但落脚点都放在当代大学生。魏舒帆从学生的学科专业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号召同学们勇当改革先锋。岳留洋在讲解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后,第二部分落脚在“强国有我”,鼓励大学生砥砺前行续华章,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郑州西亚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韩可
9月20日,我认真学习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感触颇深。此次集体备课形式丰富多样,两位优秀教师的说课和专家点评、自由讨论等环节,为我们如何讲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成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案例。总的来说,要教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需兼具高层次的理论素养、宽广的视野、贴近实际的教学能力,以及敏锐的时代触觉。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学情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明辨是非、洞悉时局的未来领导者。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炜丹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如约而至,教师们精彩的说课展示、专家们独到的点评、同行们的经验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很强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我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从而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在课堂上,我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内外形势,阐释好党中央政策,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做好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讲好河南故事、身边的校友故事,讲好学生专业领域的发展故事,让学生更能共情,也让课堂更生动、更接地气。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主任费丽莎
观看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学习魏舒帆和岳留洋两位教师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七十五载迎盛世 砥砺前行续华章”两个专题的说课及省内外四位专家全方位的点评,我受益良多。
本次集体备课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对我们厘清内容逻辑和教学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帮助我们解疑释惑。如何把这两个专题的授课内容讲准讲透讲活,同时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深悟透,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此次集体备课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参考,我深受启发,从融入课程、融入历史、融入河南特色等方面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薛珂
在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中,两位教师的说课及专家的点评,让我对两个专题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我也从中获取了关于备课、授课的几点启发。一是要有问题意识,授课要围绕需要讲清楚的问题、学生疑惑的问题展开,巧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要有清晰的逻辑,在备课过程中要弄清思路,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三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分析好学生学情,在案例选取和讲解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引发学生兴趣,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让思政课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四是要发挥好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讲清楚理论和形势,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认识到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董一飞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党的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重要载体。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对我来说,是一场学习“盛宴”。集体备课上,魏舒帆通过具体的学情分析,课堂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三个步骤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说课。岳留洋用扎实的教学功底、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形势与政策课程。点评专家精准把脉,对症施策进行指导。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我不仅更加明确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与期待,对于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我认为:第一,要坚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政治性第一原则,紧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第二,授课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既有知识点讲解,又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要积极创新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形式,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田间地头的思政课”;第四,要积极推动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助力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形策”教研室主任王志豪
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通过优秀教师们的教学案例,旁征博引把理论内容讲的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我想这对于我们思政课教师来说,既是警醒也是鞭策。形势与政策课重在讲道理,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必须要以理服人,积极融入河南地方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张永康
9月20日,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通过两位教师的说课展示,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各位专家的点评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和建议,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指出了说课教师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专业的点评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教学改进的方向。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邢玉翠
我观看了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第一次集体备课,感到受益匪浅。首先,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备课时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做学情分析时了解学生对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要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与所教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政策与自己密切相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创新,把观看时间长的时政视频放在课余时间,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享,综合运用学习软件、线上展馆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要把课程定位放在提升学生理论视野、格局上,引导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发展,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立足政策,帮助学生增进“四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