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红色印记”——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7月17日至20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豫行红途”党史实践宣讲团前往信阳新县大别山开展“豫有引力青年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通过追溯红色文化、探寻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生动实践
深刻感受大别山精神的磅礴之力
在为期四天的行程中,“豫行红途”党史实践宣讲团先后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英雄山、列宁小学、红田惨案旧址、刘名榜故居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共同回顾革命先烈们在浴血奋战的岁月里镌刻下的永久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幅幅图片介绍与一件件文物展示,生动再现了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别山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历史情形,实践团成员深深为之动容。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大别山精神的磅礴之力,历史无声却振聋发聩,英雄无泪却可歌可泣,大别山精神为实践团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7月19日,实践团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有幸现场拜访了红军后代、烈士吴焕先的侄子吴世友,并聆听了吴焕先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场馆外,老党员吴世友同志幸福地回忆着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时的场景,脸上洋溢着激动、喜悦的笑容。场馆中,他讲述着吴焕先的戎马生涯和投身革命的点点滴滴,围绕在吴世友身旁,同学们的思绪跟随他的讲述,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峥嵘岁月……通过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党史学习教育课,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意志,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牢牢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用心学,用情讲,用力做
大别山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需要用心学、用情讲、用力做。“实践团成员根据对大别山精神的学习和体会,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英雄山、红田惨案旧址、列宁小学、刘名榜故居、大别山红廉文化园分别进行现场宣讲。实践团成员带着满腔热忱,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宣讲红色故事,讲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学习“大别山精神”的体会。成员们不仅深刻感悟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明白了要将大别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大别山精神的故事和内涵,营造尊崇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在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中,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
实践团成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积极开展了群众党史了解情况调查和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及消费喜好情况调查问卷活动。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实践团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了解党史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红色精神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部分受访者表示,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多元化,以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意性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特长,收集文创设计素材库,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之后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支撑。
实践团成员从“行走的思政课”“微宣讲”“微实践”三个维度出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驱动,积极传播大别山精神,在走深、走实、走心的活动中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切身感受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今后,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贡献青春力量,奉献青春年华。
行有所获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团总支书记于鑫
带领“豫行红途”党史实践宣讲团前往信阳新县大别山开展“豫有引力青年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探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讲述好党的故事。通过实践追忆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重温大别山精神,并深度挖掘信阳地区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红色文化实力“圈粉”,以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打破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桎梏与学习年龄界限,做到红色文化进千门、入万户、遍地花开“红“烂漫。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城乡规划2023级1班学生杜雨晴
在为期四天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社会实践活动,我很荣幸作为团队队长,跟随着实践团成员们一起深入新县,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别山的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行程中,实践团成员学习参观了列宁小学、红田惨案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将帅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刘名榜故居,在参观学习中,我们通过走访调研、访谈革命烈士后人、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对鄂豫皖地区的革命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应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更好地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到了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在实践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接续传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凝心聚力、着力奋勇争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展现青年担当。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2023级3班学生张瑞雪
在此次宣讲活动中,我精心准备各项宣讲材料,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力求以最准确、最生动的方式来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宣讲过程中,我站在红田惨案旧址前,心情沉重而又坚定,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着先烈们英勇斗争与不怕牺牲的故事,那些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刘名榜同志故居前,我娓娓道来,耐心细致地讲述着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深深折服,我暗暗立誓要向他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要用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担起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故事宣讲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中国共产党血脉永续、革命传统精神永存、红色江山根基永固。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