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红色印记”——郑州大学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7月25日-26日,河南省高校辅导员任怡工作室成员分别率队,前往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济源、红旗渠精神的摇篮——安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两支队伍以社会实践探索精神传承为目标,深入探寻并学习了愚公移山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也表示收获颇丰。
生动实践之愚公移山精神
实践团队以“‘济’承愚公移山志,‘郑’当时代新青年”为主题,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愚公新工匠新青年”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李峰就如何合力培育时代新人进行了学习交流,共同深入探索并传承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活动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基于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了五处具有代表性的场景,由浅入深地感受济源底蕴,追寻愚公精神。
一河,流淌在水一方的文化信仰
实践团队成员们前往王屋山时,途径黄河边上的一处湿地公园。天高地迥,黄浪滔滔,“母亲河”记录几千年来这片土地的人民顽强不息的生活,孕育出愚公精神和杜八联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成员们捡拾湿地附近所遗留垃圾,保护这片不断翻涌养育我们的河流。
一山,承载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
实践团队来到了巍峨的王屋山。在此,愚公雕像巍然屹立,隔着浩瀚的时间,成员们与它相视,体味千年前的改天换地,矢志不渝。成员们仿佛每个人都能听见愚公坚定而有力的脚步声,与自己心中那份填海移山的壮志共鸣,激荡起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回响。
一渠,沁润开山劈石的家园创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济源、孟州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十年艰辛,修建了这条横跨山川、灌溉万顷的“人工天河”。引沁渠不仅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更是愚公移山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成员们感受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不朽的业绩。
一馆,书写代代相传的不灭理想
成员们一同走进承载了千年智慧与勇气的殿堂——愚公移山精神纪念馆。馆内的景观重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在展览区域,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它们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在凝视中感受到那份坚持与执着。
一展,指引敢为人先的革命丰碑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是当地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展示了民兵们联防抗敌、保卫家园的历史,以及他们创造的“联防战”等光辉战绩。成员们在无声的文字中穿越时空,聆听到那段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深刻感受到烈士们的丰功伟绩。而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激励成员们今后要昂扬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生动实践之红旗渠精神
实践团队围绕“红色印记”——“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 感悟红旗渠精神永在”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系列活动。通过走近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学习等活动,近距离了解红旗渠建造背后故事、感受红旗渠工程的宏伟、感悟红旗渠精神。
成员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徒步十公里探索“人工天河”。通过实地参观,成员们深刻领悟了林县百姓引漳入林的壮举,见证了他们在悬崖峭壁间的奋斗精神。在实践中,成员们体悟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每一代人有其独特使命,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林州人民凭借红旗渠精神,筑就生命之渠,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命运。同样,当代青年学子要勤学创新、勇往直前,既塑造个人未来,也为国家教育和人才发展助力,共绘民族复兴的蓝图。
行有所获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辅导员张晓田
通过走近红旗渠、红旗渠纪念馆学习等活动,我们近距离了解红旗渠建造背后故事,感受红旗渠工程的宏伟。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林县百姓在悬崖峭壁上创造条件、在恶劣环境中克服困难、在物资匮乏中自强不息、在艰难困苦中团结协作、在实现目标时欢呼雀跃的不同心境,我们收获满满,并深刻感悟了红旗渠精神。
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张尊凡
虽说我是在安阳长大的地地道道的安阳人,但是此次实践活动还是我第一次到红旗渠参观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辈们创业的艰难仿佛呈现在我的眼前。每段工程都有当时负责人的名字刻在地上,见证着一个个光辉岁月,见证着奇迹的诞生。
这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应该是中华儿女深入骨髓的精神,我们应牢记先辈创业的艰难,将自身与红旗渠精神融合发展,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做到自力更生,肩负起时代重任。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学生申礼通
步入太行山深处,那条蜿蜒在峭壁之上的红旗渠,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静静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当我站在渠边,凝视着那清澈见底的流水时,心中涌起的是对先辈们无尽的敬意与感激。
如今,红旗渠不仅滋润着这片土地,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只要我们心怀信念,携手并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挑战。红旗渠的水,不仅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希望与梦想的传递。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