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开展了“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采取“走、访、拍、讲、写”的形式,在大别山麓、烈士墓前、医圣祠里、移民村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打造出一系列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生动实践
大别山麓山水美,古村落中情谊深
为了解大别山麓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和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开展学习。在田铺大塆,遍布古朴建筑,特色民宿,文创小店,师生们看到了这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如何巧用“红”“绿”“古”三种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既发扬了革命精神,守护了绿水青山,留住了村容村貌,又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东岳村,师生们不仅见到了美丽的稻田、漂亮的小火车,还见到了农产品的多种经营方式,四方景家庭农场开展规模化种植,余粮乡创为不同农产品赋予了别致的“名字”,赶上时代的潮流,电商也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一系列创新举措帮助“光山十宝”享誉全国,也帮助东岳村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在与两个村的村民交谈时,同学们明显感受到村庄产生的巨变,“农业”路子变宽了、“农村”环境变美了、“农民”生活变好了。习近平总书记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一定会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举措,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和需求,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这段话在这两个古村落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革命烈士英魂安,红色精神永流传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来到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站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名册墙前面,看着满墙的名字,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烈士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翻开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师生们一起重温了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着重讲述了大别山“江姐”晏春山的事迹。同学们听完十分动容,表示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仰、敢于担当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像他们学习。同时,同学们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要更加珍惜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把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奉献国家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药香千年传新韵,医圣祠里话古今
为探寻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来到南阳市医圣祠。师生们行走在医圣祠内,在五十六幅壁画中了解了医圣张仲景的生平事迹,知道了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治未病”等理论历经千年仍不过时;在《伤寒杂病论》展厅里了解了“清肺排毒汤”怎样在疫情中大放异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学发展的殷殷期盼;在品鉴特色茶饮中感受到中医药越来越“年轻”,同学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医药的有趣故事,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如今中医药学已经走出国门,学生们深感应该更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弘扬好、继承好、传播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南水北调民生安,移民村中换新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来到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参观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清澈甘甜的“水龙头”的水,重温“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在这里,师生们了解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造过程,工程背后离不开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人力物力的消耗,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学们还了解到,为了水库的建设,有一群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由于丹江口水库水位上升,36.7万淅川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拖家带口,告别自己的故乡。在邹庄,我们看到在党的帮扶下,移民住上了一幢幢干净整齐的二层小楼,有了赖以生存的生计,成功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大力赞扬了这种可贵的奉献精神,师生们都十分感动,深感水源保护不易,在生活中要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环境保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要学习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行有所获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翟婉如
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暑假里,学校师生一同踏上了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的旅程,用脚步丈量大地,以心灵感悟时代。在田铺大塆和东岳村,我们亲眼见证那些昔日寂静的乡村,如今依靠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引擎焕发出勃勃生机,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之行,我们了解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医圣祠,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创新的精神源泉;丹江口渠首的壮丽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更体会到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深远考量。这次“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它让我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宋心雨
东岳村的传统文化让我为之着迷,传承已久的花鼓戏彰显着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它不再是落后与贫穷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乐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岳村人民的精神风貌,他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通过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这里还有“光山十宝”,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让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与村民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为家乡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这种坚韧和奋斗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更多像东岳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将会不断涌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 马硕
我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踏入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承载着无数英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在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我看到了烈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身姿,看到了他们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的刚毅面庞,看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些历史的见证,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烈士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