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蓝色创想”“金色文脉”——开封大学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开封大学党委宣传部、团委和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常素芳工作室的指导下,开封大学青訫“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封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访研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小青訫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研学活动。
生动实践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访研学活动
主题党日活动
7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研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双河铺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聆听驻社区干部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观摩双河铺稻蟹种养基地,参与了水稻机械种植;参观懿之萱果蔬大棚,了解了新型果蔬种植基地的基本情况,深刻体会到迈入新时代以来种植方式的变化。通过走访调研,师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知,表示要充分发挥所学所思,积极融入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
“车头厂党支部”纪念馆
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站“车头厂党支部”纪念馆,实践小分队开展党日活动和寻访参观活动。车头厂党支部是中共河南省第一个党支部,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了解了李大钊等革命先烈建立党支部的艰辛历程和支部成立后的斗争历程。透过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实物,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是一幅幅反映工人斗争场景的油画,更是深深触动了师生们的心灵。
中国空降兵的“摇篮”
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站,前往中国空降兵的“摇篮”——开封伞塔国防教育基地。成员们参观了伞塔和伞塔纪念馆,了解光荣的空降兵发展历程,聆听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伞塔作为“空降兵的摇篮”,是开封市重要历史文物和标志性建筑,是以“一塔、一馆、一区”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基地。成员们依次参观了武装装甲车、运-8型运输机、伞塔,认真聆听革命故事。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一件件记载历史的实物,带给他们一次深刻的国防教育和红色精神洗礼。
包公湖大市场
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第四站来到了包公湖大市场。成员们深入各商户进行调研走访活动,了解商户的经营情况、商品的价格和质量,以及新时代以来商户们在自身经营和生活改善等方面体会到的变化。
在走访调研中,师生们感受到了老开封的早餐文化,品味了老开封经典美食,体会到老开封早市的魅力。
生动实践之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
二夹弦
7月9日下午,开封大学青訫“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14人,前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开封市田爱云二夹弦剧团开展第一站研学活动。
研学过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夹弦代表性传承人田爱云,为小分队的师生们详细讲解了二夹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发展现状,讲述了她的演艺经历,创办二夹弦戏校的艰辛过程。随后,田爱云为大家演唱了一段二夹弦的代表性曲目,表演了二夹弦不同角色的扮相,演示了二夹弦曲目的标志性动作。成员们戴上“口髯”、穿戴上戏服,学习表演动作,沉浸式感受二夹弦的文化魅力。
汴京灯笼张
7月10日,第二站,小分队师生们前往开封市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承人张俊涛为大家讲解了“汴京灯笼张”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以及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坚守,他建立中国传统纹样数据库的行动,他对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对青年大学生们的期望。
宋绣艺术博物馆
7月10日,第三站来到了开封市宋绣艺术博物馆,成员们聆听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素花和宋绣的故事。
在宋绣艺术博物馆研学过程中,王素花为大家讲解了宋绣的发展历程、她的奋斗故事和对青年大学生的期望,教师刘利红带领团队参观了博物馆的宋绣展品,用实物讲解宋绣针法,并带领成员们亲手实践体验刺绣,感受宋绣的艺术魅力。
王大昌茶庄
第四站,社会实践小分队师生们来到了位于开封市鼓楼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老字号王大昌茶庄开展研学活动。
活动中,现场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王大昌茉莉花茶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分类、茉莉花茶特点、制作技艺,带领大家参观了开封市王大昌茶庄、演示茶叶的装袋步骤,了解茶庄的装修、文化底蕴。
五大祥旗袍
7月11日,第五站,社会实践小分队师生们来到了开封市鼓楼区,对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大祥刘氏传统旗袍技艺开展研学活动。
在对五大祥刘氏传统旗袍研学的过程中,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祥刘氏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刘秋红,为小分队成员们讲解了旗袍的历史渊源、派系、种类、工序,讲授了五大祥香囊的特点、不同造型的寓意,以及对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带领师生们体验手工精心制作香囊的乐趣。
宋式风筝
第六站,成员们来到宋室风筝工作室开展研学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风筝文化,亲手体验风筝制作过程。
研学过程中,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宋室风筝项目第六代传承人宋长虹为大家讲解了宋室风筝的历史、不同造型的特点与文化内涵、家族传承,讲述了她父亲对风筝的热爱,以及她自身创新传承与发扬宋室风筝的经验。宋长虹现场指导成员们制作宋室风筝的代表作品——双头鹦鹉风筝,并为大家的创新创业提出建议。
行有所获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高俊笑
在习近平总书记“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嘱托激励下,我和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前往车头场党支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双河铺社区等地进行走访调研,结合学校思政课教学,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对宋室风筝、汴京灯笼张、二夹弦、宋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我对家乡的丰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今后,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促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程龙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通过走访国防教育基地、社区等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对宋绣博物馆、开封市田爱云二夹弦剧团、汴京灯笼张博物馆等地的走访,我对开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本次暑期活动,不仅使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也使我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今后我将在“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指引下,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夯实基础,奋力奔跑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佳绩。
开封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孙刘振
在青訫“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工作贡献自己毕生力量的故事。宋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了大千世界的色彩斑斓。灯笼张,以纸为肤,以火为魂,张灯结彩间,照亮了节日的喜悦。宋室风筝,以木为骨,以纸为翼,翩翩飞舞在历史长河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也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厚实自己的臂膀,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将自己的青春画卷描绘得更加绚丽。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