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有引力青年行 | 信阳师范大学师生追寻红色足迹,领悟大别山精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红色印记”——信阳师范大学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生动实践

  参观新县鄂豫皖苏区博物馆

  7月11日上午,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朱四倍工作室成员们共同参观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博物馆。在这个藏在小县城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成员们看到了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当年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贵文物,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纪念机,从总装备部、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征集的退役坦克、大炮、飞机、装甲车等大型兵器,近距离接触到了我国的军事装备,更加直观、深入地学习了国防知识。“大别山高几千尺,隔城正与祠相值。”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成员们通过参观游览,在更好地了解“大别山精神”的同时,也为“大别山精神”的传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7月11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们共同来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这座旧址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成立和发展。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旧址,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同时也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7月12日,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里,工作室成员们共同与革命先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馆里一件件醒目的红色文物、一张张珍贵的革命照片、一座座雄伟的英烈雕塑,无不诉说着革命的历史风采和大别山精神。

  参观邓颖超祖居

  7月13日上午,工作室成员们共同前往信阳市光山县参观了邓颖超祖居,共同领悟邓颖超同志的不朽风范,追寻革命足迹,感受“恩泽秀橞先脱颖,来伴周公唤小超”中蕴含的对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的追思缅怀之情。

  参观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

  “主帅踏浪南指,大军飞过天险,中原逐鹿在握,敌人望淮兴叹。”为了深入学习大别山精神,7月13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们来到了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 。“强渡黄河,抢渡汝河,徒渡淮河,挺进大别山”,这一幕幕的画面随着脚步的前行浮现在成员们的脑海中,他们内心的震撼和对革命先辈们的敬意更加强烈。逝者长眠,精神不朽。时至今日,先烈们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留下的大别山精神仍熠熠生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行有所获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朱四倍工作室主持人,信阳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长、学生处处长朱四倍

  通过7天的走访实践,我带领同学们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重走一段红军路,体验一次革命老区生活,完成红色结业展演。工作室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感受大别山精神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共同凝聚奋进力量,助力建设出彩中原。通过学习大别山先辈烈士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责任担当,推动青年群体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沈梦迪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追寻历史足迹,感受革命风采,领悟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所承载的辉煌革命历史虽然已成过往,但是大别山精神却并没有过时,依然有着跨越时空的不朽魅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了解历史,才能看得更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更远。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璀璨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以伟大的大别山精神为滋养,从大别山的精神之源中汲取奋斗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任务,谱写时代华章。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张甜甜

  “巍巍大别山,矗立江淮间。东西瞰平原,雄踞鄂豫皖。” 大别山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走出了三百四十多位将军,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血脉流贯弦歌不辍,爝火传薪松竹常青。“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聆听历史回响,我切身感受“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大别山精神既昭示了胜利的历史,也启迪着奋斗的未来,具有穿越时空、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辈,踔厉奋发、笃志前行。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