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武“纲要”课特等奖获得者分享参赛感悟

  近日,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和2024年度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教学技能“大比武”评审结果公布,共评选出特等奖63个。特约稿特等奖获得者分享参加此次“大比武”的收获与感悟。

  今天,一起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位特等奖获得者有哪些参赛感悟和收获。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张欢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作为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参加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功夫用在平时: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理论为讲深、讲透所教授的课程提供思想引领;另一方面,要熟读教材、吃透教材,并且要充分利用好教育部课件和《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不断揣摩每一处知识点背后的思政道理,理解思政课的本质。

在教研室进行“大练兵”

参加理论学习

“大比武”比赛现场

  同时,要走进学生之中,只有清楚了解学生情况,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大学生的认知基础,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还必须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其实,这些对我们青年思政课教师是很大的挑战。此次比赛促使我们不断反思,激励着我们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标准要求而不断努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后,我十分感谢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供的机会,通过以赛促教帮助青年思政课教师实现成长。

郑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思想”教研室副主任林臻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教学能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心灵的磨砺与成长。从全员“练兵”到现场“比武”,短短数月,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使我感悟颇多、收获满满。

  备赛期间,每一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导和讲解、每一次磨课时学院领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鼓励、每一次“队友”间的互相帮助和鞭策,都化作了我在赛场上的底气和自信。我记得,有很多次为了实现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同事们和我反复讨论,那份对教学的一丝不苟和对知识的执着探索,每每想起都让我肃然起敬。

“大比武”留念

  参赛过程中,现场抽题、直播打分的赛制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次比赛的公平和严格,同时,这样的赛制还赋予了比赛极强的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承办单位的保障服务更是周到细致,从场地布置到后勤支持,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比赛环境。

赛后在选手休息室观看直播

  赛后,通过观看直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同仁们,他们的课堂使我深受启发。通过这次比赛,我进一步意识到,要上好思政课,必须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我将把这次“大比武”的经验融入日常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认真的态度,讲好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玲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已落幕,我回想“大比武”备赛前精益求精的材料准备,备赛中数不胜数的打磨修改,一方面提升了教学,另一方面滋养了心灵。“大比武”背后更多的是敬畏教学、投身教学、做好教学,我在工作学习上成长很多,收获很多,感悟很多。

“大比武”现场

“大比武”竞赛后

  学院重视,有效落实。我个人的成绩离不开学院领导和专家团队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组织参加过国赛的队员们成立“导师”团队,备赛前一对一指导参赛教师,认真审读和把关文字材料,在教学设计上给出启发式的建议和方案,高效指导,将教学设计逻辑从理论到实践重新梳理。学院领导在百忙之中对参赛教师竭尽全力指导,他们的专业、敬业和认真让我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就是最好的思政课。

  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我在备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聚焦问题式教学,打造创新教案、重构板书设计等对心理、身体和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请用一句设问描述你的核心要点”“你的课与别人的课具体差异在哪里”“在专题中你聚焦在哪些知识点”……学校导师在磨课中多次提出上述灵魂之问,力量十足。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经过多次实战演练,才能精准把握黄金“八分钟”。

  立足现实,务实创新。思政课教学比赛促进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助力课程建设提高高度、广度和深度,促进课程思政落到实处,盐溶于水,润物无声。每一次学院精心组织的磨课都有助于深化我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在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中,我学会了多方位、多视角、层层递进地进行思政教学设计。

  202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备赛和比赛的历练,让我提升了一个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让我收获了一个思政课教师应具的知识和技能,让我明确了一个思政课教师的提升需要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感谢2024年度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感谢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给予的参与学习、历练和提升的机会,让我在教学和备赛中受益匪浅,我愿意带着这份收获在教学路上砥砺前行。

黄淮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尚裔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十分有幸能够踏上“大比武”的舞台。从初次看到赛制时的手足无措、到真正亲临现场时的紧张不安,这次比赛于我而言,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华丽蜕变。

  参加这样一场充满挑战的教学比赛——无生授课、无教学PPT且现场抽题,无疑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极致考验。备赛初期,面对未知的题目和严格的限制条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选择了“广撒网”的学习方式。以教材为原本,教育部课件、“教参”等成为我的知识宝库,不断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我的自信被一次次打破又迎来重构。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参加黄淮学院“大比武”集体磨课留影

赛后合影

  真正站在比赛的讲台上,面对着专业的评委,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一刻实现了具象化。虽然如今的我教学水平和能力仍很有限,但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教育是引导青春的航船,而我,愿与学生们一同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