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校长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省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深受鼓舞,我省高校校长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感悟和体会,一起来看——

  郑州大学校长 李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公报专门强调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有关任务,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快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体系提出了根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郑大贡献。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推进专业调整,强化五育并举,确保“让每个学生更优秀”。二是推进学科体系改革。持续实施优势学科提升计划、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计划“三大计划”,以“学科+”理念建设学科建设创新中心,加快学科突破。三是推进科研体系改革。着眼“四个面向”,构建有组织科研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四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重塑人事人才制度体系,完善预聘和长聘相结合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立体引育体系,增强人才引育能力。五是推进管理架构改革。持续推进“院办校”改革,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激活院系办学活力,全面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河南大学校长 张锁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体现了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尤其是全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我们倍感振奋、信心满满,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加速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是河南大学“创新发展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好《决定》贯彻落实,紧抓“双一流”“双航母”战略机遇,着眼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一流大学办学定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河南省十大战略部署,抓紧调整优化学科体系,加快布局新工科、新医科、新兴交叉学科,持续推进学科筑峰工程,着力构建“文理工医”协同发展大格局;深入实施“123”人才强校工程,加大青年拔尖领军人才引育力度,重点打造建制化科研大团队;大力实施教育提质工程,推行本硕博一贯制及科教创新育人,加强学生跨专业交叉培养及实践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升内涵素养;推动目标导向的体制机制及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潜能,营造“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我们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新改革、新政策、新举措,加快实现人才结构、经费结构、学科体系、科研模式、成果服务、治理体系、文化生态“七个根本转变”,开创河南大学加速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改革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周卫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十分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每天都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大会动态、积极学习相关内容。全会公报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的重要论述,令人备受鼓舞。作为三者重要结合点,高校应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铸就硬核力量。

  一是要发挥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头作用。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要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彰显优势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要发挥好人才培养主阵地和优秀人才聚集地作用。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把更多“四有”好老师和高水平创新人才集聚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来,让优秀的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急需人才。

  三是要发挥好创新发展策源地作用。高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通过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N”的成果转化,搭建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培养新型产业形态,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应有贡献。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 赵同谦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尤其是对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成为指引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遵循,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和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国家能源工业安全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流大学建设快速道上跑出了加速度。2024年,是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庆祝建校115周年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扭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综合改革”三个关键点,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着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吴智深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出现诸多新的特征,建设教育强国赋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艰巨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高质量发展提出迫切要求。河南工业大学将紧紧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服务河南发展“十大战略”,聚焦“双一流”创建,以“追求卓越,实现跨越”为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作为、积极联动、优化资源、靶向施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建成有特色世界一流工业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谱写工大新的篇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 刘俊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重申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令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黄河流域唯一一所水利特色本科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新期待,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协调推进学校各项改革。要聚焦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把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放在学校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掀起干事创业新高潮,加速推动实现“双一流”创建和学科“冲A”重大进展;要聚焦水利事业改革,瞄准新时代水利事业新目标新任务新需求,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的水利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要聚焦科技事业改革,深化学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更强科技创新活力,形成全面创新的良好生态,争取产出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积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的华水贡献。

  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耀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再次释放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强烈信号,必将进一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高校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关键汇聚点,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助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贡献力量。具体到河南中医药大学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医药强省建设大势大局,立足“双一流”创建实际,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聚焦关键少数、关键组织和关键领域集中攻关,推进有组织人才培养、探索有组织“大科创”模式、加快有组织的知识转化应用;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急需的高质量人才,构建课堂教学、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以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导向重点做好分类培养;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建立全员发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持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努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 魏世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的中国开拓改革的大格局、厘清改革的大逻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的坚强决心和勇气担当,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会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主基调,明确了具体方针。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下一步,郑州轻工业大学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主职主业,面向“两个先行先试”主要任务,走好用好“三个有组织”的路径和方法,真正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教育强省、教育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信阳师范大学校长 李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历史主动推动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政治宣言。信阳师范大学是一所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校,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致力于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主动担当的责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好青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教师队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努力谱写高水平师范大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