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亚运会期间的“顶流”,非“跳水精灵”全红婵莫属。凭借“水花消失”一战成名,天才少女抓住了大家的心。但让人感到“画风突变”的是,当你以为只有普通人才会社恐,原来跳水冠军也社恐。
最近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种“内向文学”似乎社恐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标签。
当代年轻人社恐精神状态一览,你中了几个?
当要在众人面前发言时,你的心跳加速,嘴唇发干,声音颤抖。
当要和陌生人交谈时,你的眼神躲闪,支支吾吾,反应迟钝。
当要参加聚会时,你的胃痛像刀割,头疼欲裂,汗如雨下,恐惧如山压。
当别人跟你说话,没听清楚你也不敢问第二遍。
当路上碰到熟人,你会想方设法绕着走,不敢打招呼。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对人过敏
可能有些人生来就会怕黑、怕火,这是他们的本能。但,很少有人生来就怕人,那么到底是成长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我们开始变得恐惧人,恐惧与人接触、恐惧社交呢?
原因一:害怕人
害怕人,源于我们原始安全感的缺乏。
人类有三重大脑,根据进化顺序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在我们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们并不记得,但当时的情绪会变成情绪记忆,存储在情绪脑中,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例如,研究表明,被雌鼠细心照顾长大的小鼠大脑会有更多的皮质醇受体,意味着对压力更不敏感。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也觉得没多大事,但仍然会感到莫名的害怕、瑟缩,因为我们的大脑中仍然储存着过去的恐惧与不安。
原因二:害怕人的评价
害怕别人的评价,源于我们内在价值感的缺失。
当你无法确定自己的价值,你的自卑与自信就会变得非常依赖外界的评价。当你开始依赖外界的评价,你的自我价值感就不再属于你了。长此以往,你就会无比在意别人的评价,但不管你得到了好的还是坏的评价,你都没有办法感到长久的安心。
不停的精神内耗,小心翼翼搞得社恐人士疲惫不堪,总是担心自己的举止被人嘲笑或者自己的一句话是不是让对方不高兴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有勇气走出社恐呢?社恐人士深度自救指南
1.接纳自己
首先,改变从接纳开始。改变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痛苦的,只有当我们学会了接纳自己,能够与当下这个还不完美的“我”和谐共处,我们的心智才得以为改变留出空间和力量,改变,才得以发生。
2.脱敏疗法
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心理压力减轻了,就来到了第二步:行为的刻意练习。脱敏疗法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一种,目的是让我们在实践中逐步耐受焦虑,克服恐惧。
通过从低到高强度地想象自己感到紧张、尴尬的社交场景,再逐级进行练习,比如从打电话给朋友,再到参加小型聚会,最后到在公众场合演讲等。
3.培养自信
最后,最重要的是重建自我的价值感与主体感。当自我的价值感来源于自己稳定的内部,而不是依赖于外在评价时,自信感也会油然而生。
最后的最后,思语想告诉大家,社恐并不是你的错,爱自己,接纳自己的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爱自己这件事永远都来得及。
本期专栏作者
工作室简介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丁笑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丁笑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紧紧围绕“筑牢安全防火墙”这一核心问题,推进全方位心理育人格局。一是强化个体咨询、案例研讨与个案督导,提升心理问题处置能力。二是强化科学实证研究,以科研促进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三是强化活动创新,包括讲座、培训、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心理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