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着一首诗,诗中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了不使青春年华虚度,而导致年老时后悔自责,只有依靠现在不断地努力。
努力,是学生辛苦的学习、是老师辛苦的讲授、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是每个人奋斗的有力体现,唯有努力才能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大家对努力的看法却迥然不同。
有人认为“努力 = 笨”
一个很努力但是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会受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嘲讽,而那些好像不怎么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一个是被称为“学弱”,一个是被奉为“学神”。为了避免贴上“笨”的标签,要么成为不学习但成绩差的“学渣”,要么成为努力学习且成绩好的“学霸”。然而,不学而“渣”虽天经地义,但内心不愿随波逐流;称雄称霸岂能凭一己之努力,故而难度颇高。因此,权衡利弊得失,只能收起努力的“锋芒”,做个在人前不努力的“凡人”。但努力的品质指引着我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继续奋进,成为一个“我可以很努力,但不能说我很努力”“人前云淡风轻,人后拼命学习”的人。
有人认为“努力 = 与众不同”
有些人看到身边人不再努力,就认为所有人都不再努力,而自己努力就变得和他们不同,可能会因此而被排挤孤立。为了和他人保持一致,变得不再那么努力,或者在公众场合表现得不再那么努力。这种迫于群体性压力而压抑自己的行为,表面上维持了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实际上会使自己感觉到努力是一件很羞于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从而对努力行为变得不再那么认可。
有人认为“聪明 > 努力”
赞扬一个人聪明似乎要好于赞扬一个人努力,听起来感觉更好,尽管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肯定学生的努力而不是夸赞他的智商更有益于他的发展。聪明是对智力的一种肯定,表示出智力优于常人。努力人人都会,而真正聪明的人少之又少。点赞聪明是对个体独特性的一种肯定,是个体认同自我的一种方式,尽管努力同样值得肯定和赞扬。此时,聪明的特质容易被肯定,而努力这种品质却被忽视掉。
有人认为“成功 > 努力”
如果评判一个人只看重结果,那么所有的成功都值得被膜拜,而背后的努力却往往被忽视。尽管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努力,但努力并不必然就会成功。既然那么努力,结果还不尽如意,索性选择躺平不再努力。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去说“不是我不能要,是我不想要”,从而避免了否定自己。
对待“努力”这件事,我们需要摆平心态理性认识。
首先,努力奋斗永远是青春的主旋律。唯有努力,我们才能有所成长,社会才能有所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兴盛。不要否认努力,努力永远是一种优良品质,努力绝不可耻!更不可否认自己的努力、嘲笑他人的努力,尽管这些努力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每一个努力的人值得称赞,自己永远是自己人生路上最伟大的主角。
其次,自我认同远远胜于被他人认同。不可否认,我们都希望被他人肯定,但是如果为了他人的肯定而丢失了自我,这往往得不偿失。如果认为努力是自己的一种特质,那么你不必去掩盖它,尽情的展现它,就像他人展现自己的才华一样。有时候我们过度在意他人看法,过于看中努力的结果,其实关注当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努力方式。
最后,做一个努力的人也要善爱自己。虽然努力值得被称赞,但是努力绝不是一个人对自己一味的严苛、批评而激发的斗志,而是为了自身或者社会价值而不断前行的动力。努力的这条道路不是荆棘遍布,而是有付出有快乐的旅途。如果一个人稍微停止努力或者努力程度没有别人高,就变得内疚、自责,此时,就需要对自己多一些关爱。
琚长庭 安阳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工作室简介
安阳工学院吴青枝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安阳工学院吴青枝工作室紧紧围绕“高校心理咨询师专业胜任力提升”核心任务,立足高校心理咨询实践,融合高校、行业组织、医院专业人才和督导师资源,建设校内外、专、兼、聘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学习交流、专业培训、案例研讨、咨询督导和课题研究、服务社会的协同合作的高校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着力构建科学、规范、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咨询师胜任力提升的心理督导体系,打造相对稳定的高胜任力的专家型高校心理咨询师专业队伍,提升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效果,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