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从1到0”推进应用创新 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

2024-07-05 16:35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黄淮学院依托河南省结构力学与仿真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以智能仿生材料设计、仿生机器鱼设计、柔性传感系统开发、多尺度多物理场分析等研究为目标,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从1到0”推进应用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在智能仿生材料、装备与系统领域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


  一、以需求应用为牵引,明晰主方向


  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之初便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的“从1到100”的科研模式,而是探索“从1到0”的创新发展模式。“1”是清晰的技术目标,即根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后的科研工作,在已有技术和应用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和超越。“0”是不完全掌握的新技术、新理论。实验室制定了以水下智能仿生机器鱼为“1”的发展目标,聚焦“多功能加载和控制优化”、“机器鱼多模态行为水动力设计”、“流固耦合仿真技术”、“机器鱼结构设计”等“0”的关键基础问题,以服务核心任务“1”为目的,对该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明确最终目标、用户对象与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牵引新技术有序地展开有目标、有意义、自上而下的原始创新。


  二、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做好“答题人”


  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从1到0”的科研模式,是有组织创新的重要基石。实验室以构建多功能仿生智能机器鱼为目标任务,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应用,目前已建成的智能压电材料实验室,可实现机器鱼智能材料的制备、分析和加载;已建成的智能水动力大型实验平台,具备智能水下机器鱼研发的关键硬件基础,可实现多功能器件研发、机器鱼水动力行为实验研究、机器鱼形状优化仿真设计研究;已建成的智能仿生机器鱼设计实验室,具备机器鱼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仿生设计等自主研发功能。国际联合实验室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成立“智慧水下动力联盟”,与一些国内外课题组建立长期合作研究关系,联合开展水下机器鱼动力学仿真设计、水动力性能测试研究。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及时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动态,保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先进性。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抢占制高点


  国际联合实验室紧跟国际科技前沿,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着力实现智能水下仿生机器鱼的应用科技创新,并推动多学科交叉基础问题研究,实现科研项目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转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团队。近年来,实验室团队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4项,与空天飞行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无人航行中心等单位签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外协项目3项,获批国家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1项。团队成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30余名。


(黄淮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