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以“精准”为要,提升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实效

  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党委定期听取学生心理工作汇报,常态化召开学生心理专题会议,部署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特别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面,以提升实效性为目标,以加强精准性为途径,以完善体系性为保障,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精准施策

  河南大学以破解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为目标,持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先后印发《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指南》《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心理危机干预三级工作流程》等,每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工作研讨、组织专题培训学习,系统性、制度化提升学生心理危机的预判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力量下沉,组织学校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主动下沉到学生中间,采取“四个一”工作模式即每学期听取一次汇报、进行一次专项工作调研、参加一次学生工作例会、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时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针对不同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法举措,做到靶向治疗。

  坚持深入调研,在实现学生全员、大学全程心理健康测评,做到一人一档、动态跟踪、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每年面向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结合数据统计、访谈调查、综合分析等形成调研报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针对典型问题发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醒。

  坚持压实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院级党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校内巡查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切实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评价的“效力”。

精准对接

  河南大学根据新时代学生心理特征、需求和影响因素,持续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与实效性。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心理中心LOGO大赛、心理中心墙面设计彩绘活动、“心声心语”团队招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等引导学生从“看一看”“听一听”到“讲一讲”“做一做”,切实提升学生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感、需求感与获得感。二是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将解决心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比如通过“接诉即办”掌上服务,积极回应学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仅打通了诉求解决的“最后一公里”,更让矛盾发现在平常、化解在日常。

  坚持问题导向。一是注重有的放矢,推出“院(部)定制心理服务”“心理咨询进学院(部)”等系列指导活动,组织心理育人队伍走学院、进公寓,面对面、心贴心了解学生近期心理状况,提高学生潜在心理危机识别概率。二是做好评价结果运用,注重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评价反馈,根据《心理咨询评价意见表》,不断优化中心服务流程、强化咨询师技能培训、提升心理危机应对能力,促进心理咨询服务提质增效。

精准协同

  河南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在不断夯实“学校—学院(部)—班级—宿舍”心理危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的同时,不断促进各类资源和力量有机融合、联动协同。

  落实“1+34”协同体系,“1”即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34”指34个学院(部)二级心理工作站,构建“心理健康教师派驻学院长效工作机制”“学生朋辈互助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了校院两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专业化、深入化、精细化发展,打通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联合评估,建立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精神科医生联合评估机制,开展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个案研判商讨、休学复学评估、危机长期跟踪、问题解决和回访等工作,实现“多方问诊”赋“专人专案”精准辅导、“专策滴灌”精准防复,打好评估组合拳,画好健康同“心”圆。

  深化科教融合,发挥心理学学科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研究,精准“把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现状和成因,提炼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将心理健康科研成果运用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等领域。

  下一步,河南大学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搭建心理健康智能筛查体系,持续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