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有我豫有样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子跃身于新时代的“乡村脉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行悟系列”——“时代有我豫有样”网络思政活动。

  今天,一起来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子深入基层、投身乡村建设,发挥专业特长,跃身于新时代的“乡村脉动”。

  寻根红色印记、开设多彩课程、笔墨勾勒墙绘、设计赋能产业、对话人大代表……刚刚结束的火热七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星火”社会实践团一行10人,以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河湾村为实践“基点”,突出寻根溯源、学思践悟、全域思政,聚焦“乡魂、乡智、乡美、乡富”四个维度,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青年以青春为舟、以才智为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勇毅笃行、服务人民的务实行动,在新时代奔涌的浪潮中跃身“乡村脉动”。

  感悟“乡魂” 寻根乡村固初心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次实践中,“星火”实践团坚持将“理论强基壮骨”贯穿全程,多次组织理论学习交流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并汇报学习体会和实践感悟,持续加强为民初心、汲取奋进动力,深思“服务乡村振兴,我能做什么”等现实课题,不断激发前行动力。

  为“零距离”感知党的理论伟力和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星火”实践团前往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河湾村党史馆,与乡村老党员共话初心使命,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进一步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

实践团成员在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

  英雄浩气存宇内,烈士忠魂千秋在。在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大家认真参观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馆,在烈士陵墓向革命先烈表达沉痛哀思,并面向“血战”纪念碑鞠躬致敬。

  在河湾村党史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展板上的阐释和介绍,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入党50余年的河湾村老党员王怀兆向成员们讲述了他当年入党的过程,和扎根岗位为民服务、影响带动儿孙参军的感人故事,成员们被老前辈们牺牲奉献、敬业担当的精神深深打动。

实践团成员在河洼村党史馆参观

  初心如磐担使命,志愿行动暖人心。在困难群众家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和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向他们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最新的惠农政策,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成员们在河湾村积极开展打扫环境卫生、美化人居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红色教育成果向社会实践延伸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王怀兆共话初心使命

  提升“乡智” 筑梦乡村垒基石

  乡村的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为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石,丰富乡村少年暑期生活,“星火”实践团前往河湾小学开展“以艺报国办实事 教育增智促振兴”乡村支教活动,将知识灌输和兴趣培养有机融合,有力促进了艺术启蒙和成长成才。

  支教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根据当地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多次开会商讨教学内容,科学确定教学主题及课程设计,为小学生们制定了美术课、手工课等多元化、实用性的课程,并提前采买了蜡笔、画纸、图书等教学用具。

  艺术敲开孩子的心门,带他们寻找隐藏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课上,实践团成员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画出属于自己的“小恐龙”;手工课上,经过实践团成员的“手把手”指导,小朋友们将超轻黏土捏成了大小不同的圆球,小球做脚、大球做头,再与同桌交换不同颜色的黏土当作眼睛,创造出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章鱼”。

实践团成员开展艺术课教学活动

  拓印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带领大家以树叶为材料、画纸为载体,拥抱自然、亲近自然,亲手体验植物拓印技术,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上劳动课时,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实施“寻豆计划”,通过挖土豆一起感悟劳动的魅力、享受丰收的喜悦。在暑期安全课上,实践团成员结合乡村河流多、游泳危险多的实际,耐心地为小学生们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

实践团成员带领小学生体验植物拓印技术

  进入梦想课堂,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自身学习和成长经历,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大学的校园,感知求知的乐趣。科学家、航天员、教师、医生、军人......孩子们纷纷表述了自己的理想,实践团成员鼓励他们勇敢寻找自己的热爱,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

  捐书聚爱,提“智”鼓劲。“星火”实践团联合商学院实践团队,共同开展“书香传爱暖童心 爱心接力青春行”主题捐书活动,引导小朋友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求知,并捐赠各类图书300余册,以及三角板、黏土、水彩笔、画纸等艺术教具用品20余套,深受学校师生喜爱。

  服务“乡美” 扮靓乡村提“颜值”

  为助推乡村由“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向“美起来”转变,“星火”实践团联合商学院实践团队,将艺术特长融入乡村振兴具体实践,在河湾村开展“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墙绘活动。

  定位、勾线、调色、上色......实践团成员们不惧酷暑、不怕苦累,分工明确、默契配合,一丝不苟地设计构图、着色、塑造,经过4天的精心绘制,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跃然墙上。此次墙绘活动以桃花、杏树、山水、农耕等为主要元素,将党建引领、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共形成了5幅整体墙绘和5幅局部画面,总面积达100余平方米。

实践团成员精心勾画“桃花”墙绘

  艺术“画”上墙,文明“植”心间。色彩绚烂的墙绘与错落有致的乡村小院、干净整洁的小道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宜居的新画卷,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一幅幅生动的彩绘墙既接“地气”、又提“颜值”,更彰显了乡情乡韵,成为了传播文明的窗口和美化家园的教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靓丽色彩。

  助推“乡富” 振兴乡村添活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星火”实践团将暑期社会实践成效融入模拟政协活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设计赋能产业、对话人大代表、研提模拟提案等方式,积极为乡村振兴献力献策、添砖加瓦。

  让产业多起来、强起来,村民才能聚起来、富起来。7月上旬,实践团成员们与驻村第一书记岳建章和村支部书记张方俊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走进油葡萄种植大棚、肉兔养殖场、蛋鸡养殖场、光伏发电站等产业基地开展调查研究。

实践团成员在肉兔养殖场开展调研

  针对当地乡村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团成员们开展了“发挥专业优势 设计赋能乡村”农产品外包装设计活动,深挖乡村特色底蕴,助力农产品焕发“新颜”、拓宽销路。在设计过程中,成员们集思广益、各尽所能,针对桃子等特色农产品,就外包装的尺寸、图案、材质、内涵等进行反复研究,通过插画设计的形式来增加产品的卖点,受到了乡村企业的肯定。

实践团成员为乡村企业设计的特色农产品外包装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社情民意,巩固提升提案撰写能力,“星火”实践团开展了“青年学生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特别邀请袁店回族乡人大代表张方俊为成员们传经送宝。张方俊讲述了这些年“两会”提案给袁店回族乡带来的可喜变化,并从提案的选题、调研、撰写要求、撰写方法等方面作了详细讲解。

实践团成员与张方俊进行座谈交流

  青春“政”好促振兴,“协”手奋进谱新篇。7月中下旬,结合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返回各自家乡开展自主实践,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及民生热点、发展难题,在各自家乡走村入户、调研交流,并认真撰写了10余份模拟政协提案。

  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过模拟人民政协提案的形成过程,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悟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化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解和认同,提高了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全面成长成才。同时,模拟政协活动丰富了暑期社会实践,实现了个人创意和团队智慧的互促提高,加速了从学生“小我”向社会“大我”的转变。

  星火微芒,汇聚成光。为影响带动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星火”实践团坚持以点带面、辐射全员,总结可学可行的经验做法,刊发多篇系列稿件。在“星火”实践团的行动示范和感召带动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比如组建“梦想画室”开展艺术支教、响应家乡团委号召参与志愿服务、协助当地政府抗洪抢险等,努力在社会课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