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思政课 > 正文

一点心理学 | 社恐星人也有春天

发布时间: 2023-07-31 16:49【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在前不久结束的“年度大戏”——过年走亲访友中,有些小伙伴面对亲朋好友的3D立体式环绕,可以秒变社交达人,在social场合如鱼得水,而对于社恐星人来说,分分钟都想脚趾抠地,恨不得有隐身术。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这期我们来聊聊“社恐”。

此社恐非彼社恐

  “社恐”一词,全称是“社交恐惧症”,最初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词汇,指的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或称社交恐惧症)的基本特征是对社交情境的显著或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可能面临被他人品评。

  通常表现为:

  ▘过分和不合理地恐惧社交场合;

  ▘难以控制、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影响正常生活,损害社会功能。

  (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社恐”并非真“社恐”,其实是我们对非自愿社交的一种无奈情绪的表达和自嘲。看看下边的这些表现是不是你的日常?

  1.和半生不熟的人同坐一部电梯,时间好像瞬间被凝固;

  2.在人群中有压力感,不如独处时舒服;

  3.聚会能推就推,去了害怕尴尬拼命找话说;

  4.过于在意他人看法,担心自己会出错;

  5.最怕被cue自我介绍,希望自己消失隐形;

  6.出门不戴耳机没有安全感,不听歌也要戴着;

  7.聚餐时坐角落,吃饭只夹最近的菜。

我们为什么会“社恐”

  社会环境层面:

  1.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一天当中很多时间都消费在了各种短视频批量化生产的内容里。虽然这些无穷无尽的内容让我们的信息输入量大幅提升,但被投喂得太久,我们会忘记如何去主动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也忘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受之前的大环境影响,我们很多沟通交流都转到了线上,这会让我们面对面的社交能力慢慢减弱。许多人甚至开始依赖起口罩,即使在一些不必要的场合仍然愿意佩戴,似乎口罩可以遮盖住我们内心对人际交往的尴尬和焦虑不安。

  自身层面:

  1.性格原因:性格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非适应性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形成的根源在于“自我否定”:认为真实的自己不够好,害怕被别人发现、被别人拒绝,干脆回避社交。

  2.思维方式:有些人本身比较追求完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社恐星人也有春天

  提到社恐,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都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其实你知道吗,我们完全可以做个快乐的社恐星人。

  在某些情况中,“社恐”们总会被评价为“性格不好”“不合群”,这是一种偏见。在更加尊重自我意识、重视“社交距离”的环境,“社恐”反而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更为舒服的社交方式。同时,很多我们眼中社恐的“弱点”,其实也是他们的天赋和优点所在。

  1.能享受独处的人往往能更专注于认真做一件事,具备更深刻的思考能力。从这一点来说,有一点社交恐惧症不但不妨碍人生,反而让你更容易成功。一项研究发现,容易焦虑和思维反刍的人,通常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很强,他们可以更细致地思考过去和未来,也有很强的洞察力。这也能解释,为啥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家、管理者,都有一丢丢“社恐”了。

  2.社恐星人在社交中会感到“心累”,其实跟他们有着更强的共情能力有关。相关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他们会持续关注社交对象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更擅于给情绪状态归因。在一对一的社交情境中,高度同理心会让他们更容易跟他人进行深度对话,这特别有助于建立亲密独特的关系。

  我们其实大可不必把“社恐”当成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它其实只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众多“人设”中的一种,接纳自己的同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把握好人际交往之间的分寸,不卑不亢不焦虑,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交往模式去与人交流,相信可以获得更多与你三观一致的亲密好友,相信社恐星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期专栏作者

一点心理学 | 社恐星人也有春天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马宁

工作室简介

一点心理学 | 社恐星人也有春天

河南大学李永鑫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河南大学李永鑫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由我省知名心理专家李永鑫教授担任主持人,九位核心成员由心理学教授、注册心理督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精神科医生组成。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为主线,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新方法为根本动力,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辅导、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管理培训等内容为一体,坚持“对内凝聚、带动团队、向外辐射、示范创新”,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