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轻骑兵 > 正文

集中学习后,听“原理”分教指委委员谈收获

发布时间: 2023-07-28 10:45【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为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6月14日—16日举办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承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教育融媒体运营中心协办。

  专家讲座、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分组讨论......两天半的培训日程干货满满,学员们集中式大学习、大充电!今天,一起来听我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有哪些收获与学习心得!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富明

  有幸参与了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2天半的培训日程,内容紧凑,形式多样,收获满满。

  寻得了“真经”。郝立新教授对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的阐释,熊晓林教授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讲解,闫方洁教授对思政课“讲活”和“出新”的思索,让我们体会到思政课“真理的味道”、严密逻辑之美,解开了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侯丽羽、刘秀华老师的示范课,实现了政治性、学理性、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刘宁静老师的经验分享,直面思政课教学问题,让我们有了极大收获。

  彰显了“意义”。通过集中培训,教研室主任对于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开展教学研讨、如何用好“教学参考资料”、如何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有了更大的行动自觉,对于提升“原理”课质量必将产生积极意义。

  明确了“方向”。作为分教指委委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专家的建议,发挥教指委的组织功能,加强教师的培训,形成科学的“原理”课质量评价标准,为河南“原理”课的提升作出应有贡献。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家涛

  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是本年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为提升“原理”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性而举办的又一重大活动,也是原理分教指委本年度的重要工作。

  教研室主任是思政课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责使命,本次培训把全省58所本科院校的“原理”教研室主任集中起来,意在打通思政课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培训活动的规格很高,邀请到了全国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熊晓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闫芳洁教授和省内的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各位专家围绕“如何搞好‘原理’课教学”这一目标各抒己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我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一名一线“原理”课教师,我收获满满,各位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对于我教学视野的开阔、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我重任在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配合教指委的各位同仁,尽心尽力,为“原理”课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江丽

  历时两天的“原理”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圆满成功,此次培训时间紧凑、大咖云集、干货满满,我感觉受益匪浅。

  郝立新教授让我们明白了“原理”的“道理、学理、哲理”,让我们更加明白马克思主义两个“行”的关系;熊晓琳教授针对“原理”教材从“目”层次介绍修订思路,针对“原理”课的痛点“剩余价值理论”精心把脉;闫方洁教授告诉我们鲜活的“原理”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侯丽羽和刘秀华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明白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上课的味道;刘宁静老师对“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直击心灵,惹人深思;闻英教授针对“教参”的使用情况说明让我们更加感觉到“好马配好鞍,教材配教参”的重要性……

  两天时间匆匆结束,收获满满,意犹未尽,也让我深感作为一名“原理”人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想让自己更加努力去当好“大先生”。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靳安广

  本次专题培训,组织“原理”课分教指委委员和“原理”课教研室主任一起进行,加强了教指委和基层教学组织联系,促进了教指委委员和教研室主任直接、深入的交流互动。大家共同直面问题,碰撞对话,深入探讨,协力寻策,思谋改进。激发了教研室主任的动力,推动了教指委工作向高质量迈进。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助力“原理”课教学教研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成功培训。

  培训形式丰富多样,采取专家讲座、名师示范、同行点评、学员研讨、小组汇报等方式;内容针对性强,包括如何有效融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如何使用教育部课件、如何对待省编教学要点和参考资料、如何讲解教材重难点等等问题。培训紧密结合教学教研的难点痛点,积极回应教师诉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导向性非常鲜明。大家反应热烈,精神振奋,收获满满,对今后工作更增信心。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次培训让教指委委员和教研室主任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不避矛盾,畅谈问题,探寻对策,同向同行,对双方的互信及其工作的促进,都具有积极意义,是一次广受好评的具有创新性的有益尝试。

  作为教指委委员,我将认真总结培训成果,下大力气调研和探索,积极建言献策,履行好委员的职责,努力为教指委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胜锋

  此次培训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有郝立新、熊晓琳等国内学术名家的政策解读、理论释惑,又有闫方洁、侯丽羽、刘宁静等教学明星的互动式研讨、现场教学展示。其间,参训人员还通过分组讨论,对如何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作为教指委成员,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很受益,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任务。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调研工作。座谈交流会上,教研室主任们就提升课件使用效果、改进教参质量提出了许多建议,表达了学院之间、教研室之间加强交流的意向。今后,我将进一步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明确职责使命,增强工作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任重道远。我们要树立干事业的使命感、紧迫感,要谋划好教指委年度工作安排,有序推进、务求实效,为推进我省思政课建设水平尽智竭力。三是要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本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共同体的一员,我将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与大家一起把我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建设得更好。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河南警察学院 副教授戴卫华

  总观整个培训,一是及时,为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和新版教材使用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权威指导;二是精准,培训内容涉及新思想的融入、新版教材的修订、教学效果的提升等,直击“原理”教学的难点和痛点;三是精心,名家名师荟萃,交流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了省委教育工委和郑航马院的会务安排组织精益求精。

  作为教指委委员,我们要把培训所得及时、精准、精心地应用到工作中去。一是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原理”课同行汇报培训的内容和精髓;二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原理”课教学精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整体提升教学效能贡献力量;三是在分教指委的安排下,精心服务“原理”课教师和教学,做到师有所盼、我必有应。

河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负责人彭秀兰

  六月的郑州烈日炎炎,为期两天的“原理”课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扎实有序,热烈清爽。此次培训对于全省“原理”课教研室主任、教师克服困难,提振信心,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教学设计”式的培训是这次培训最大的亮点,依次遵循“问题导向(“原理”课难在哪儿)——任务驱动(如何破解教学之难)——合作探究(专家、名师、教研室主任联动)——效果检测——(各组代表汇报体会)——总结提升(教指委总结与展望)等环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使“原理”课“一家人”有了方向感、归属感。

  培训以“原理”课教师为中心,每个环节的经典精彩讲授、展示、交流、总结等让人难忘。例如,郝立新教授以“道理、学理、哲理”为题,破解了“原理”课教学要点背后的深层逻辑,并为“原理”课如何精准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熊晓琳教授在解析“原理”课2023版教材的同时,现场示范了如何讲授“剩余价值理论”,侯丽羽、刘秀华两位名师现场展示了示范课,为大家带来了启发;教指委副主任闻英教授重点对教参问题进行了精心梳理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方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培训活动让人感到有理、有据、有趣,“原理”课“一家人”教学共同体意识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原理”分教指委委员,使命在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通过以下计划对2023年工作落实落细。一是针对教参使用反馈的问题,配合教指委认真修改完善;二是发挥名师、骨干辐射作用,对“原理”课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走出去,与省内外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开阔教师视野,推动能力提升。

  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路径,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齐心协力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