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第一天,“家人们”主打一个真诚!
为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认真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行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6月14日—16日举办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原理”分教指委承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教育融媒体运营中心协办。
开班仪式鼓舞人心,专家讲座、教学展示,经验交流、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干货满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天持续到晚上9点,一起直击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
开班仪式
6月15日上午,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开班仪式现场
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出席会议,省教育厅思政处一级调研员杨宗辉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曾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全省高校“原理”分教指委成员、“原理”教研室主任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开班仪式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主持。
省教育厅思政处一级调研员杨宗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宗辉指出,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势在必行,此次培训正逢其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每年组织马院院长研修,坚守基本立场观点,开阔眼界;二是分课程组织教研室主任培训,深入教材,深入教法,深入研讨交流;三是建立平台多方培训,充分发挥我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作用,如开展“大听课、大调研”、“大练兵、大比武”、集体备课等活动;四是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
他强调,希望大家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第一,要保证学习时间,抓住机会,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第二,要认真开展研讨交流,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充分展开讨论、辩论、争论,达到明辨是非,相互启发,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要及时总结,及时提升,及时记录,及时完善,进而理论升华。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曾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曾涛首先对会议的主办方、协办方和承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结合此次培训的主题和“原理”分教指委的职责,他谈了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学理性。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先导性、源头性,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种推动世界进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及其他的思政课提供坚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原理”分教指委要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这种突破口,从全省思政课建设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出实招、见实效,充分发挥“原理”分教指委在研究、咨询、评价、指导和服务的作用。
第三,坚持实践性。要以务实的工作实践服务于全省的“原理”课程建设,推出一批精品示范课视频公开课,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向全省思政课教师推进;积极推动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总结推广一批形式新颖、内容扎实、成效突出的优秀备课案例;充分发挥各级教学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巡回授课展示活动;扎实推动高校思政课常态化监测工作,规范和指导思政课教育教学;坚持调研全省高校落实《关于上好思政课的指导意见》,以及落实《教学要点和参考资料》情况,适时进行更新完善,并根据听课情况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致辞
刘代军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此次“原理”教研室主任专题培训班在郑州航院举办,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提供了与省内兄弟院校难得的交流机会。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共同探讨思政育人建设,积极探索“大思政”育人模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进高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主持开班仪式
学员签名留念
专家讲座
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学理、哲理”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首席专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
郝立新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讲话引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理、学理、哲理”三个关键词,从“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行’的关系”“‘两化’、两个‘结合’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涵与‘六个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三个逻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类文明形态的内涵和多样性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第二个结合’的前提、结果和重大意义”九个方面深刻讲述了如何学懂弄通“原理”课的“理”,指导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新的重大判断。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闻英主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使用及优化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闻英
闻英就“原理”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使用进行了系统解读,尤其对教参特色、编写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闻英生动形象地从三个方面解析了教参特色:重点聚焦——力争在把“原理”课讲深讲透讲活、入耳入脑入心上,助力赋能思政课教师;问题导向——基于教材、回应学生关切和社会现实,坚持问题导向,提高针对性;资料丰富——助力教师破解“无米或少米之炊”的难题。她谈到,“教参”旨在帮助教师授课,引导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实现教好、学好、考好思政课的良好局面,为全国思政课建设贡献河南智慧与河南方案。针对使用情况,她直言不讳地说到教参的培训普及面较窄,但欣慰的是主动使用率较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参存在的问题,如核心问题的精准度不够高、针对性不够强、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等。最后,闻英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融入河南元素、做好全省培训、发挥名师效应。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主持并作总结发言
汪青松回顾了2022年暑假编写“原理”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历程,告诉大家“教参”所有“原理”人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包括省外同行的意见建议,希望思政课教师要把这个“教参”真正变成自己离不开的上课的好帮手。他呼吁“原理”“家人们”要真心真情讨论解决“原理”课存在的问题,围绕“教参”的更新和修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学员认真学习
教学展示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实现的三个着力点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侯丽羽
侯丽羽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分享了提高课堂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着力点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坚持解疑释惑,回应学生关切;掌握政治话语,及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用学术讲政治,把教学的难点、重点转化成学术研究的课题。随后,侯丽羽进行题目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的教学展示,她从人民导向、人民立场、人民中心三个层面,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目标、鲜明的价值取向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温暖底色等内容。
意识与人工智能
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秀华
刘秀华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展示。她首先进行说课,主要介绍了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学情、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其次,她结合“教参”进行课程讲授:以智能软件根据文字生成的视频导入,采用问题链的形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认识、如何做”四个方面层层推进,讲清了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整个展示过程中,刘秀华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运用chatGPT的问答功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区别,进而得出“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超越人的意识,人工智能的出现反而证明的人的意识的智能性”的结论。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靳安广作点评
靳安广从三个方面对两场教学展示的出彩点进行点评:第一,实现了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各门思政课的源头,它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更强,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这是需要思政课教师去摸索和提升的地方。第二,把问题讲懂、讲透、讲深,实现了“学理、哲理、道理”的统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两位老师都能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易于接受。第三,做到了讲活,真正把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把书本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体现了两位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最后,他以前辈的身份给两位老师提供了一些实用性建议。
经验交流
对“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宁静
刘宁静结合自身教课经历从三个方面作了经验交流:一是“原理”课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她特别强调了一个对思政课建设具有纲领性的文件——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它为“原理”课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针对“原理”课的特点,她概括为基础性强、抽象性强、知识点多,同时从学生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考试的问题谈了目前“原理”课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二是如何努力讲好“原理”课。刘宁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精耕细作教材、厚实学理基础、树立整体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讲好第一节课、统筹课内课外”六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三是“原理”课老师应有的情怀,即热爱学生、敬畏课堂、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情怀,这也是所有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原理”分教指委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丽主持教学展示和经验交流环节
学员认真学习
夜晚不止有夏日的蝉鸣,还有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声,各组组长带领学员们围绕“教育部课件及省编‘教参’资料的使用与优化”及“如何当好教研室主任”进行了一次“掏心窝”的交流。
分组讨论
第一组
第一组成员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并就第一天的培训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教育部课件及教参展开讨论。在郝立新教授的讲座中,各位教师认为应该考虑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融入“原理”课的教学,并应将其作为展开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方向。就教学展示,各位老师认为两位教师的观摩课效果很好:侯丽羽老师将人民至上的“学理、哲理、道理”讲得透彻;刘秀华老师所讲的意识和人工智能是学生关注的现代科学技术热点问题,更是为“原理”课教师如何讲好人工智能提供重要参考。刘宁静老师直击“原理”课教师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很强。闻英教授全面系统总结教参写作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各位教师更好地使用教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此外,在授课内容方面,大家认为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强化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其中,民办院校教研室主任表示,实践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和展开,民办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是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交流的内容。
第二组
经过研讨,第二组成员一致认为:第一,教育部课件所选取的素材比较新颖,能够给老师们备课授课提供丰富资料,在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任课老师以统编教材和课件为依据,根据教学需要,结合自身学术积累和地域特色,增补教学案例与教学视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原理”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逻辑严谨,史料翔实,重点突出,理论深刻,有助于开展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最后,大家提出了优化“原理”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的合理化建议,如增加思维导图,精选原著等,以期更加合适教与学。
第三组
第三组成员围绕“教育部课件和省编教参资料使用情况和优化”“如何当好教研室主任”两个话题进行热烈讨论。教育部课件元素丰富,制作精美,逻辑清晰,若能融入更多的教学案例将更加受用。参考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大家希望在修订中能加入更加鲜活适用的事例,更加体现河南地域特色、学情特点,为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提供更大帮助。对于如何当好教研室主任,学员们都认为教研室主任要在教学和科研上争当带头者,同时做好上情下达的沟通者,帮助教研室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交流,学员们不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好的奋斗目标。
第四组
第四组成员讨论热烈。各位教研室主任从本职工作、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受。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课件使用上对我们教学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个别地方是不太适应的,甚至有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还是需要调整修改的。第二,对于教参,就经典理论的准备上,大家认为有很大帮助,可以多提供一些经典案例和与时代相适应的案例。同时,大家还建议教材能否针对历年的考研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关于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大家一致认同这个职位很重要,而且表示做好这个岗位,要肯吃亏、肯吃苦,需要科学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在这一方面,大家都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认同和高风亮节。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充分、坦诚、直接的交流讨论,增强了相互了解,提高了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23年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个学习日圆满结束,经过一天的知识“灌溉”,“家人们”收获了哪些感悟?围绕如何上好这门课又有什么样的经验、见解?一起来看。
学员收获
第一组学员
安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张娟娟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也是头脑风暴的一天。郝立新教授的报告: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学理、哲理”,从九个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教学和科研的新方向、新视角;闻英院长就“原理”教参资料的使用与优化作专题报告,让我深感编写组专家的良苦用心和对思政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专家们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去解决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基本遵循和参考。侯丽羽老师、刘秀华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刘宁静老师关于如何上好原理的经验分享,让人感到惊喜连连,作为河南“原理人”的一分子我倍感荣幸,但同时,也看到了和这些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今天的培训各位专家、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以后,我要吃透教材、用好教参,厚实学理基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第二组学员
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李艳艳
今天的培训,围绕如何讲好“原理”课,如何使用好“原理”教学参考而展开。各位专家的讲授、辅导与解读,内容精辟而丰富,形式多样而实用,使我对如何将原理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原理课讲深讲透讲活的信心,同时也启发我在守正笃实、因材施教上有了更多思考。
一是精准分析明学情。以科学精准的学情分析为基础,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把原理课讲得有感染力,有亲和力,让学生不仅爱听爱学,而且真懂真信。
二是善用学术讲原理。要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善于用学术理论讲原理,在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把蕴含的道理哲理学理讲深讲透讲活,努力做到以深刻的学理逻辑教育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成才,奉献国家。
第三组学员
黄河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瑞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通过今天的学习培训,我对思政课特别是“原理”课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今天的学习培训既有专题讲座、教学展示,同时又融合经验交流和分组讨论,专家们深入浅出、高屋建瓴,为“原理”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导。学习后我受益匪浅。
作为青年教师,我认为,要讲好思政课,首先要深耕教材。对于教材要仔细研读,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学理、哲理”,用扎实的理论赢得学生,同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以教参内容为参考,结合时代特点融入经典案例,用鲜活的知识吸引学生。
如何吃透“原理”教材?如何提升“原理”课的课堂实效?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精彩的“大咖”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