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人,踔厉奋发!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 2023-01-06 09:58【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今天,特邀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和成员谈体会,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政课堂,引领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州大学)成员、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郑秀娟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的心情非常振奋,在工作中将从三个方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火热实践结合报告原文,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讲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如举办冬奥会、建党一百周年等,这些都是思政课的教学热点。


  举旗定向筑牢核心力量,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自觉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自信”,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的知心人、引路人,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人才培养践行使命任务,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各行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突出比较优势。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负责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沈贺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需要做到四个“三”: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三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子,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学子。第二,内容上要重视“三结合”:结合时政、及时融入是首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是关键,结合不同类别思政课的特点找好切入点是基础。第三,方法上要探索“三讲”:老师讲、学生讲、师生互动讲,变教师主体为师生双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信自强,激发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第四,形式上要利用“三载体”:课堂中讲、网络上讲、社会里讲,既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堂这一“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又要把握网络新媒体这一主战场,还要善于利用火热的社会生活这一思政大课堂,上好鲜活思政课,真正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成员、河南农业大学讲师 赵蕊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在高校教育一线工作的思政课教师和党员,我工作的方向和肩负的责任都更加明确了。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我会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方向,在教学中讲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新时代文化自信滋养学生。


  新的时代有新的征程,我将以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目标,以教学讲台为阵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通过生动的思政课堂教学,真正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好青年”。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师范大学)成员、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王一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学子是非凡十年的见证者,目睹中国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攻克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技术难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都是在“永远跟党走”的拼搏与奋斗中实现的。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坚守在一线的思政课教师,我倍觉自豪、倍增干劲,继续将非凡十年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党和人民经历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精准融入思政课堂,探索赋权型分众教学模式,注重精准掌控学情,聚焦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尊重学生学习权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努力实现教学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的无缝对接,用心用情用理传递非凡十年中奋斗和信仰的力量,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引导青年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行,更加笃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科技大学)成员、河南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 蔡中华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我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应做到:一在研读上下功夫,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把握其主题主线、逻辑结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等,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在结合上下功夫,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学习大会系列讲话和相关文件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三在融入上下功夫,精心打造生动活泼的融入载体和平台,以专题讲授、学生宣讲、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心得撰写、自学省思、实践体验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进学生头脑。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汤垚


  青年强则国家强。理论上清醒是思想政治坚定的前提与基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迅速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作为青年教师,一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上狠下功夫。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深悟透,完整准确领会精神,时刻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理论渴求,增强“三进”的自觉性坚定性,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准确传递给青年学生,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二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切实注重方式方法。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是求新求变、昂扬向上。教师唯有用鲜活生动的话语和引人入胜的案例,切实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切实增强亲和力、感染力,才能有效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要积极向名师看齐、不断提高理论武装的本领与才干。名师既是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又是涵养德行“人师”。积极向名师看齐,就是要立志成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引导青年学生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学理哲理,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为党“传经布道”的“大先生”。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负责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梅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牢守住高校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课前分享、课上老师精讲、课下研习小组”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我们借助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演讲比赛暨尚德杯“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大赛和形势与政策课“时事大讲堂”小组选题说课,使同学们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引导大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中医药大学)成员、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赵保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到党对青年工作时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如何讲好思政课提供了理论遵循。


  高校思政课教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重在“讲深、讲活、讲透”党的科学理论,把“讲深”党的科学理论建立在强化学理研究基础之上,以学术研究的深度确保思政课教学的厚度,真正做到以理服人;把“讲活”党的科学理论建立在教法创新基础之上,用青年学生喜欢听、听得进的教学语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亲和力;把“讲透”党的科学理论建立在透彻的说理之上,为青年学生释疑解惑,让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强化青年学生对党的科学理论真心认同。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州轻工业大学)负责人、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雪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思想深邃、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上好高校思政课的根本指南。为了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热气腾腾”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专门拿出两次课,通过“观看直播+学习笔记+云讨论”的对分课堂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巩固已学课程内容,后续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点是根据课程性质,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观点新论断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如:“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彰显;“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殷切期望增强了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信阳师范学院)成员、信阳师范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胡春湘


  实施研讨式学习,增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室把集体备课会作为学习动员的主要抓手,通过教学交流会、教学示范会等形式开展交流研讨,形成对重大理论创新与核心概念的统一认识和理解。


  搞好分类梳理,提高有机融入针对性。组织教研室教师以专题为单元,对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对接关联点和结合点,实现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突出讲道理本质要求,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教学中坚持纵向挖掘与横向铺开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讲深讲透理论,讲清楚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的历史脉络、理论来源和科学内涵等。以问题为导向,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案例,引导青年大学生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新乡医学院)负责人 刘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擘画未来,是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一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我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在史论结合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聚焦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在历史的纵横比较中释清“来龙”与“去脉”,讲清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的“里程碑”意义,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透过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实践,讲清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深刻内涵;紧扣历史发展的时代课题,通过“两个结合”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成逻辑,解锁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取得成功的“思想密码”。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成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侯丽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实践自觉把握这一原则,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讲深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内在逻辑。用透彻的思想性讲好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讲清楚其中的战略思想、精神实质,讲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讲透历史性成就和比较性优势。从历史维度讲透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从国际视野讲透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讲活时代问题和学生关切。在回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把思想认识转化为脚踏实地的效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南阳师范学院)负责人、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席晓丽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我将从三个层面着力:


  一说实话。从大学生的亲身感受,说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从大学生的就业期待,说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意义。把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人生规划紧密铆合,引导学生回应时代要求,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


  二讲道理。讲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讲党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三鼓干劲。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党的思想基点,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鼓励年轻一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许昌学院)负责人、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寇鸿顺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探索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弘扬真理、明德铸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成员 张倩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振奋人心。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坚持学习好、领悟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报告精髓要义,努力成为合格的“研究员”“教员”“宣传员”。一是要深入学习报告中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等内容,自觉地将其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去;二是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用青年教师的活力展现思政课的魅力,将报告的内容进行有效“转化”以帮助学生“消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二十大精神力量;三是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及社团为依托、以学生专业实训实习为拓展,引导学生自觉加入我们的宣讲队伍,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优源共享同侪并进中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河南广大师生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落实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