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薄弱校”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集团化办学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 2022-12-15 15:32【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为深化三门峡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推动直属学校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7月,市教育局党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下辖崤山路校区(原市外中)和黄河路校区(原阳光中学)。

  黄河路校区被纳入教育集团的版图后,按照集团顶层设计“一年出成效、两年有建树、三年树形象、四年创辉煌”的思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特色品牌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两个工程,从党建引领、德育体系、文明创建三个方面发力,全体师生凝神聚力、奋勇争先,在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改革中打开了崭新局面。

  回顾四年来集团化办学的艰辛历程,每一个为其付出心血和智慧的人都百感交集。2018年之前,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黄河路校区核定招生规模为24轨制,但由于办学效果不理想导致生源萎缩严重,连续多年学校只能勉强招收12个班,全校学生不足500人。教育集团成立四年,学校招生规模已达20个班,学生千余名学生,成为规模最大、服务学生最多、教学质量最好的公办寄宿制学校,被誉为“家门口最好的寄宿制初中”。

  一 规范顶层设计树立品牌形象

  为了实现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的目标,市外中教育集团领导班子谋定后动,构想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建立集团的组织管理框架,确定发展规划。

  (一)制定《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

  (二)制定《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管理制度》。理顺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集团化办学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办学管理水平。

  (三)制定《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教育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年度规划》。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集团党委书记张文娟表示,“外中教育集团化发展已经迈上新征程,集团化办学的方针将调整为“共建、共创、共享”。“十四五”期间,教育集团将深度推进制度共建、文化共有、师资共培、教研共融、资源共享五项措施。两校区只有携手共建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开拓共创才能富有活力,只有智慧共享才能品质卓越。”

  二 抓住关键主体 精准持续发力

  为推动集团化办学纵深开展,市外中教育集团领导班子抓住以下三个关键主体,紧密合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优化师资配置 共享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存在着校际差异。

  2018年以前,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黄河路校区,学生大多底子薄,学习习惯不佳,班级管理存在较大困难。黄河路校区主动派出19位老师到市外中交流学习,董艳涛、郭亚楠、张珍珍等教师在外中经过三年的成长,目前已经成为黄河路校区的骨干和中层。他们的背后是教育集团优质教师资源的整合,是教育集团办学理念的融通。一月一次的集团内部大教研,帮助让老师们不断打磨教学设计、修炼教学基本功;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拥有丰富班主任经验和教学经验的18位市外中教师来到黄河路校区交流,3年下来,几乎18位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年级长、班主任、备课组长等职务,成为学校关键岗位的关键人物。

  外中教育集团党委委员、黄河路校区校长颜文岭曾说:“这些交流的“名师”更好的发挥了“鲇鱼效应”,给分校注入新鲜的教育理念,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之间良性竞争。”为进一步推动师资交流融合,把“输血”变“造血”,集团党委决定两校区在教学管理、教学进度、教研活动、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统一,并对能够积极参加校际交流的老师给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优先选择权,促进校际融合,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践行五育并举新融合 探索多元化评价新尝试

  阳光大课间,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崤山路校区的学生们在操场

  上跳起了由学校足球教练亲自编导的校园足球操;同样的音律、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激情也在黄河路校区精彩上演。

  培育特色课程,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通过自主研发,积极建设属于本集团的特色“校本课程”,打造集团“亮点工程”。集团在七年级实施英语特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英语原版教材与多种现行英语教材,打造特色外语品牌。在德育系列课程方面进行创新:军训期间融入国防、国安教育;开学典礼上邀请驻军参加升旗仪式,培养家国情怀;聘请名师和专业人士进行学法指导、职业规划;探究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生态文明等的渗透教育等。两个校区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不断推动学生德育工作的改进,实现集团化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办学品牌的打造。

  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张文娟说:“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的另一个家。”她指出,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身边同伴的评价。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让我校在探索学生多元评价方面更有底气。教育集团积极推进“身边好榜样”评选活动,一年来,每个班级获得“好榜样”的孩子达50人次,几乎覆盖到了全班同学。获得“好榜样”同学的高清照片张贴在班级、学校醒目位置,让榜样带动榜样,以优秀引领优秀!

  (三)提升核心素养 抓学生全面发展

  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教育集团达成共识:在集团化办学“十四五”规划中,确立2022年度发展主题是“核心素养提升年”,围绕“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目标。

  教育集团将遵循“一三”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是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指“以课程内容结构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素养具体化、鲜明化、以“教学评一体化”引领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

  从前期的探索实践来看,市外中集团化办学“名校+薄弱校”的模式改革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我们将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同步、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管理模式,加强教师交流,促进资源整合,建立共享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实现两校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以更好的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幸福获得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张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