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任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首席高级技师,曾荣获首届全国铁道行业铁路职业技能大赛内燃机车钳工专业第一名;2019年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九大代表。
李向前从事铁路机车检修工作20余年,解决内燃机车齿轮箱漏油、抱轴瓦发热等48项技术难题,累计检修机车5000余台,维修、复检内燃机车1万余台,全部达到了“零故障、零问题、零疏漏”的标准,创造了享誉全国铁路的“三零”纪录,被誉为“中原铁道首席蓝领专家”。
我的故事还要从1995年讲起,那一年,我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走进了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的大门,从此与火车头结缘,当起了为火车头治病的医生。
蒸汽机车检修时,几乎天天都要洗炉车。检修完毕时,机车点火,浓烟滚滚,弥漫着整个检修库,库内散落的煤尘、脏棉丝、费柴油等东西,成年累月地积淀,检修库变成了黑色的世界,地面更像一片黑土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暗下决心:不能在业务上丢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向前,决不能落后。
在那段时间里,我向师傅们借来一些实用技术资料,一边对照图片,熟悉配件名称,掌握配件安装位置,一边拆、修、装和测量各类配件,熟悉配件检修工艺,蹲地沟、钻车底,书翻出了毛边,沾满了污渍,手磨出了茧子,浸满了油污。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配件,我拆装了一遍又一遍,配件数据、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和组装情况记满了厚厚4大本。看到我学习的劲头十足,师傅们也乐意地将“看家本领”传授给我。
当时,负责内燃机车走行部检修的我身材单薄,常常弄得满身是油,脸上是灰。特别是在更换机车轮对时,除了需要解体、搬动轴箱弹簧、车轴齿轮箱等笨重配件外,还需要钻进狭窄的车体与牵引电机之间解体牵引电机通风罩。
为提高效率,我就双手拿着工具抱着通风罩使劲向内侧延伸,为使扳手能卡住螺母,双脚基本没有着力点,侧着脸拿捏干活。每次干活下来浑身是汗、满脸油污、腰酸背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咬牙坚持记录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总结检修经验。
工作之余,我常学习机车检修理论知识,反复练习检修技能,日复一日,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增强,琢磨出了一套“锤敲、眼看、手摸、鼻闻、耳听”的看家本领,成了班组的业务骨干和抢险突击队员。
2005年5月,我参加了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拿到了全路第一名的好成绩。从1995年从事检修工作到2005年,在全路高规格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还被授予了“火车头奖章”荣誉称号。
要确保机车高质量运行,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以我的名字命名并建立了“李向前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利用这个平台,我把生产现场的难点问题做为工作室的主要选题方向,并通过精选题、建团队、抓机制、解难题,激发了大家创新创效热情。
我们制作出松紧大螺栓、风管接头异形扳手等专用工具,设计制作出喷油泵流量校验仪、涂油器试验台等8台试验仪器,总结出汽缸盖快速检修法、机车轮对双向套箍法等10余种工作法。这些专用工具和试验仪器投入使用后,相关工种职工平均每人每年节约工时900个。我们总结的部分工作法被编入《内燃机车检修》教科书,在全路推广。
多年来,工作室先后完成了重大技术攻关6项,成为段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先后培养出1名河南省技术能手、2名路局技术能手、4名高级技师和17名技师,破解了内燃机车齿轮箱漏油、抱轴瓦发热、增压器故障断网等48项技术难题,节约成本700多万元。
2021年,我到北京参加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就更加下定了决心,要听党话、跟党走,立足岗位、精检细修、攻坚克难,为实现交通强国目标不懈奋斗。
说句发自内心的话,我觉得我的工作,对我而言不单单是一份谋生的工具,更是我的事业,是我实现梦想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度关注技能型人才建设,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道出了所有产业工人的心声,也更加坚定了我立足岗位作出一番事业的信心,让技能报国成为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