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96年

发布时间: 2021-06-01 13:48:44.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96年


  霍裕平(1937—  ),湖北省黄冈市人,郑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9年霍裕平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中科院合肥分院院长兼党组书记、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5月调入郑州大学,任物理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领导建立了材料物理实验室和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1998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200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功臣”称号。2003年被任命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曾任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编委等。


  霍裕平是我国理论物理界的权威之一。他深入研究了高温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对磁流体力学平衡的理论分析,导致放宽对核聚变装置、杂散场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工程的设计难度和工艺难度,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在HT-6B上利用外加螺旋绕组研究和拟制托克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实验,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年前,他主要从事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光信息处理、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理论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非平衡态统计理论》。1982年后,霍裕平领导科学院受控热核聚变和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工作。从1990年代初,领导和组织了世界第四个大型超导托克马克的建设。他促使聚变—裂变混合堆纳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用光学方法快速处理图像的可能性;首次系统地解释了稀土离子对铁磁共振的影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倡导物理基础研究要与国家或地方长远发展相结合,并做出了积极努力。1988年霍裕平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