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33年

发布时间: 2021-04-15 11:44:06.0 【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33年

嵇文甫塑像

献礼建党百年·河南教育百篇|1933年

《风雨》周刊


  嵇文甫(1895—1963),字文甫,本名明,河南汲县人(今新乡卫辉市),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建国后,曾任河南大学校长、郑州大学校长。行政方面,嵇文甫先后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学术方面,曾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河南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历史研究所所长和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等。担任过《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的编委,创办了《风雨》周刊、《新史学通讯》(后改名《史学月刊》)。


  1918年秋,嵇文甫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回到河南省会开封,在省立第一师范任国文教员,讲授文学史,同时在开封一中、二中、女师以及法政专门学校兼课,积极传播新思想。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开封学生群起响应。嵇文甫积极支持学生们的活动,和学生们一同走上街头集会、演讲、游行、请愿。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进步组织“光明少年团”成立时,他为这一组织撰写了团歌歌词。1926年,嵇文甫经他的学生刘英(刘明弗,曾代理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嵇文甫被中共河南省委派往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期间,嵇文甫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新的认识,为后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事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28年,嵇文甫回国,辗转到达开封,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河南的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嵇文甫和党失去了联系。1928年底,嵇文甫到北平,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女子师大等校兼课。这一时期,嵇文甫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发表了一系列力作。


  1933年8月,嵇文甫回到河南,在河南大学任教授兼文史系主任。1935年底,一二·九运动由北平扩展到河南,万余名学生在开封龙亭后体育场开会,声援北平学生的斗争。嵇文甫受邀作了题为《宋代太学生运动》的报告,以北宋面临金兵南侵时发生在汴京(开封)的太学生运动称颂学生们的爱国行动。1937年9月,在中共党组织的支持下,嵇文甫和范文澜、王阑西、姚雪垠等人在开封创办了《风雨》周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宣传部长刘子久、秘书长危拱之等经常为该刊撰文。不久,《风雨》即成中共河南省委的机关刊物。


  1937年11月,嵇文甫和范文澜在开封举办了一个“抗敌工作训练班”,开封的大中学生及平、津流亡学生踊跃参加。中共河南省委十分重视这个训练班,动员河南大学的秘密党员参加,还派马致远(即刘子厚,当时是共产党的公开代表,建国后曾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参加训练班工作。首届抗训班结业后,嵇文甫他们从学员中挑选70人组成河南省抗战教育工作团。战教团由开封出发南下,一路上演讲、演出,进行抗战宣传,起到了动员民众的作用。1939年,战教团到达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确山竹沟。


  抗战期间,嵇文甫随河南大学离开开封辗转迁徙,由信阳鸡公山到镇平,由镇平到嵩县潭头镇,由潭头到荆紫关,最后到陕西宝鸡。嵇文甫和千百学生共命运,在深山峡谷中守住了教育阵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0月,嵇文甫被捕。在狱中,嵇文甫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精金须百炼,健马终一驰。默数平生事,飘然壮志飞。”嵇文甫的被捕在河南文化教育界引起了震动和义愤。河大学生以罢上军事课表示抗议,一批进步教授向有关方面发出函电,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经各方面的大力营救,当局迫于压力,于次年3月将嵇文甫释放。


  1949年10月1日,嵇文甫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亲历了开国大典。1959年7月,嵇文甫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0月10日,嵇文甫因突发脑溢血溘然长逝,终年68岁。


  嵇文甫先后在哲学、历史、政治方面著述二百余篇(本),凡二百余万言。他对先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特别是左派王学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著名学者。在时代赋予任务的重要时刻,他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推动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对推动“学术中国化”和民族文化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河南省现当代蜚声中外的思想文化史学者。


(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