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05号提案的答复
教政复字〔2020〕69号
石聚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筹建河南乡村振兴职业联合大学”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省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支持高等学校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涉农院校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遴选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的通知》(教职成〔2018〕983 号),已遴选了两批20个“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40个“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2019年,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印发《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 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开新路、育新才、树新标,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提升农林人才培养质量。立项建设的2019年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农业、生物技术等52个涉农专业,引导支持有关高校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涉农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是深化改革,加强协同育人,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积极响应落实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和“北大仓行动”,结合河南实际和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状况,科学谋划实施新型人才培养、专业优化攻坚、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优质师资培育、协同育人强化、质量标准提升、开放合作深化等八大行动,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
三是多措并举,提升农业农村人才学历水平,拓展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通过高职扩招,招收农业农村人员就读高等学校,加强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中,我省将招生对象扩展到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在职职工、村“两委”干部等群体,当年录取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2309人。持续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加快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出台了《河南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每年招收1万余名在豫农民工。郑州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黄淮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14所本、专科院校参与招生。
四是成立机构,引导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任院长的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成为我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和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2018年,黄淮学院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以产教融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方式,打通从创新源头到田间地头的创新链,将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智慧学习工厂得到转化和应用推进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支持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高校加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校地、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与成果转化。
关于设立河南乡村振兴联合职业大学的问题,按照现行高等学校设置政策,拟设置高等学校要纳入省级高等学校设置五年规划,达到条件后报审批机关审批。其中,本科层次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审批,专科层次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国家关于“十四五”期间高校设置的政策尚不明朗,我们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并按照国家高校设置政策和工作要求,从人才需求、办学主体、办学层次、办学模式、办学经费、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对设置河南乡村振兴联合大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高等学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依托现有涉农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根据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工作站、产业学院或校际联盟,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