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 > 正文

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现代教学管理机制

发布时间: 2019-04-28 11:36 【浏览字号: 来源:
  2015年8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为唯一入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为试点专业。项目实施以来,试点专业与中国医药集团(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探索构建了由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和建设了一套针对试点专业的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并在学校护理、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推广。2019年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验收。三年的现代学徒制改革为医学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经验。
  
  1、合作企业基础良好
  
  合作单位中国医药集团2014年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指出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同年12月由商丘市人民政府牵头又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以双方共建药学院为基础的合作意向书。中国医药集团属下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在商丘设有分公司,且2006年即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医药集团属下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河南分院也设在商丘,区域优势明显,适合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开展,双方合作更加便利。
  
  2、校企联动,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共同制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管理办法》。按照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基本原则,校企联合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校企共同制定录取标准、录取办法,按照公平自愿、择优录取的原则共同选拔学生(学徒),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协议书,明确了学员、学徒双身份。2015级选拔16名学生(学徒)、2016级选拔43名学生(学徒)、2017级选拔35名学生(学徒)进入现代学徒制“中国药业现代哈森班”进行学习。
  
  3、校企融合,构建了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根据药学专业特点,以企业岗位需求与未来发展为依据,共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建立了“分段制”人才培养机制,第一、第二学年校企交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轮流开展岗位实景实训,企业师傅进入学校担负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签订师徒协议;第三学年企业顶岗,以企业师傅带徒为主,学校导师进企业指导。
  
  第一学年学生(学徒)以校内学习为主,并安排2段4周企业见习及实训进行岗位感知教育。第二学年学生(学徒)在学校、企业交替进行学习,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开设特色专业课程,并安排3段(6周)企业见习和实训进行岗位认知教育。第三学年学生(学徒)进入企业顶岗工作,进行岗位实践教育,企业支付薪酬、购买相关保险,学校购买实习责任险。
  
  4、多方参与、制订了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联合选拔优秀教育专家、行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成立项目组,进行了专业岗位调研,深入了解了岗位需求。依据岗位需求校企联合制订了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专业与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校企双主体”、“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为企业需求“量身”培养人才,增强了毕业生职业岗位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5、人才共育,校企联合进行课程建设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围绕人才需求,明确了目标岗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校企合作构建了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了教学课程模块,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和实训课程。新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加强了实践教学,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校企共同开发了《GMP实务》、《中药制剂加工与质量控制》、《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课程。通过课程重构,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更好的对接,使学生的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依据工作任务校企联合重新修订了《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GMP实务》等药学主干课程标准,使培养目标更加对接合作企业岗位实际。
  
  6、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实践性是药学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校企联合构建了资源共享机制,依托合作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效的补充了校内大型药学设备的不足,学生(学徒)按照教学安排定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增强了学生(学徒)的实践能力。
  
  7、互聘共用,建设了“双导师”师资队伍
  
  校企共同遴选师傅,建立了企业人才库,师傅与学徒数量相匹配,按实际生产流程试行了轮转带徒制。实行了校企“双导师”制,学校选拔优秀的高素质教师承担教学和学生指导任务(学校导师),企业选拔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企业导师)。建立了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双导师”的选拔、培养、激励制度,鼓励师傅带徒及教师获取职业证书,开展了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向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至今聘任企业师傅25人,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11人次。
 
  
  8、建立了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学生管理机制
 
  
  项目组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加强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徒)企业期间的管理,严格进行教学秩序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对于住宿、就餐等统一安排。完善了实习管理办法、安全管理规定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学生(学徒)的教育培养任务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分别与企业带教师傅组成双导师,学生(学徒)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在实习阶段学校负责和参与企业共同制订轮岗方案,协调企业与学校在轮训中的事宜,跟踪学生在岗位轮训期间的实习、生活情况。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了共同签订三方协议,明确了学徒在津贴、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学习期满,学徒和企业之间实行双向选择。
  
  9、建立了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校企共同协商,双方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书,明确了各方权利与义务及成本分担机制。学徒在校期间,由学校承担教师津贴、师傅课时津贴、校内实验实训等学徒培养的相关费用,学校聘请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学校支付薪酬。学徒在企业轮岗实习期间,企业承担师傅带徒津贴、学徒薪酬及相关保险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