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行走中学习 在实践中成才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2025-09-15 17:17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探索“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模式,将其作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主题引领,在“行走”中筑牢信仰之基。学校始终将强化思想引领摆在首位,精心设计每期实践活动主题。无论是“寻英雄足迹,感古韵非遗”中对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的追寻,还是赴兰考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的“学思践悟”,均紧扣国家战略与时代脉搏。通过引导师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如四面红旗纪念馆)、田间地头(如庙台村蒜薹采收)、重大工程现场(如黄河治理展览馆),在实践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强化使命担当。


  深化知行合一,在“体验”中赋能专业成长。学校巧妙地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深度融合,使“行走的课堂”成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在朱仙镇启封故园,古建筑成为建工学子感悟传统技艺、激发创新思维的生动教材;在红庙镇“麻花小院”和乡村墙绘前,师生共同探讨民俗文化与乡村建筑、空间美学的融合路径;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5G+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师生调研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应用与设计理念。这种“沉浸式”体验将理论知识置于真实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发展,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拓展实践场域,在“服务”中彰显育人实效。学校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构建了多元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木版年画制作)到乡村振兴一线(驻村第一书记讲解、助农劳动),从黄河生态治理现场(东坝头黄河湾)到国家级盛会筹备地(丰收节主会场),实践场域覆盖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师生们在亲手实践、与服务对象交流、参与具体劳动(如帮助农户采收蒜薹)的过程中,不仅锤炼了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增强了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更在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切实提升了育人实效。


  健全长效机制,在“融合”中凝聚育人合力。学校将“行走的思政课”纳入整体思政工作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由党总支牵头策划组织,教师党员带头参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校地合作,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地方讲解员、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力量,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注重总结反思,通过专题学习会、交流研讨等形式,及时固化实践成果,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教学案例和科研课题,推动党建与业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探索“党建+产业+人才”等新路径,持续为育人工作注入新动能。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