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社会大课堂铸魂育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目前,“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已经结束,全省高校学生积极参与# 青心豫你山河行 #话题,累计浏览量达1327.7万,参与人数4.3万,共发布作品16.1万个。
全省高校最终参与情况来啦,你的学校参与情况如何?快来和我们思语一起看(数据截至8月31日23:59)
新浪微博平台参与情况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这座汉魏故都,是三国文化之乡,有曹魏古城、春秋楼等众多遗址。这里还是钧瓷之都、花木之乡,更有各种特色体验。许君以昌,一起来许昌感受独特魅力吧。
@墨尘星溪
走进安阳博物馆,仿佛开启了一场与历史的静谧对话。商周的青铜器、汉唐的陶俑、宋元的瓷器,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文化的韵味在空气中流淌,让人不禁沉醉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文峰塔矗立在安阳的中心地带,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塔身古朴庄重,塔顶直指苍穹,仿佛在诉说着安阳的辉煌与坚韧。无论是晨曦中的塔影,还是夜幕下的灯火,文峰塔都是安阳人心中永恒的精神图腾。
@用户7626843201
暑假,我打卡了太行大峡谷,太行天路蜿蜒山间,车窗外尽是磅礴山景;桃花谷溪水叮咚,潭瀑相连如仙境;王相岩峭壁凌云,步步皆景。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暑期,我跟随实践团队行走中原大地,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变迁,用眼睛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搏,用心灵感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从黄河岸边的生态新貌,中原大地的每一处变化都让我对“嘱托”与“使命”有了更鲜活的理解,也让我在行走中坚定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我们首站来到黄河郑州段生态廊道,亲眼见证了这条“母亲河”的华丽蜕变。在黄河博物馆,一幅幅老照片与实时生态监测数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变化背后,是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中原儿女对“守护母亲河”嘱托的坚定践行。行走在黄河岸边,我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既要做生态保护的倡导者,更要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山山水水。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7月,河南理工大学“非遗启智,薪火承志”实践团奔赴河南省修武县五里源乡,探寻省级非遗“五里源松花蛋”的传承密码。马坊泉滋养的土地上,八百年技艺在此沉淀,实践团怀揣满满的求知之心,开启这场解码“蛋里乾坤”的非遗之旅。
踏入村落,丰沛水源的清润气息扑面而来。在传承基地,成员们随匠人追溯技艺脉络。实践环节中,成员们围站工作台,先从示范人员的动作里琢磨细节,再在亲手操作时实现眼、手、心的同步协作。从泥封鸭蛋的传统工序,到现代工艺的改良创新,指尖触碰间,更懂八百年传承的厚重与不易。如今,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乡企联合、“叠彩云乡”品牌打造,这项非遗技艺正借乡村振兴的东风焕发新生。
这场探寻,让松花蛋的非遗火种在青春实践中,向更广袤的土壤播撒。恰似此前的天目瓷、金石拓印之行,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解码非遗,让古老技艺因年轻力量的注入,在时光长河中愈发炽热明亮。
@河南理工大学
这个七月,作为河南科技大学“青春向党·洛阳寻迹实践团”的成员,我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旅程。
走进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我们不仅看到了“东方红”拖拉机的历史印记,更触摸到了智能制造的脉搏;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陈列馆,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创新。“产学研”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强国路径;在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泛黄的照片和文献让我们静默、沉思,在这片热土上,信仰如灯、初心如炬。我们聆听、我们铭记,更立志将青春奋斗融入国家的事业中。
我们拍摄了短视频、记录了实践点滴,这些都是这个假期最珍贵的记忆。青春向党,步履不停。这个暑假,我们在洛阳写下属于我们的实践故事。
@香菜八两半
7月3号下午,河南城建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鲁山县马楼乡良西庄村进行道路修缮工作,将原先不平的道路改善,为村民提供更多便利。我们拿起画笔,为村庄的墙面注入艺术与活力。调色盘上色彩缤纷,画笔在墙面舞动,乡村振兴的图景与田园风光渐渐跃然眼前。
我们以实际行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让“听党话、感党恩”的誓言,化作脚下坚实的路,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书写属于国际教育学院的暑期实干篇章。
@盐渍荔枝yang
为深入调研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在当代的传承机制与创新路径,助力传统艺术焕发新时代生机,8月3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豫’见青春,‘剧’力传承”——河南豫剧文化调研实践团赴郑州大剧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观摩河南明星擂主大爱剧团演出的豫剧经典剧目《破洪州》的排练过程与最终的舞台呈现。
团队聚焦豫剧艺术的当代传播力与青年接受度,通过现场观摩、演后访谈与观众调研,探寻传统戏曲与现代舞台融合发展的青春方案,为豫剧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holissssy
许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校园融媒传播力提升训练营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充实的实践之旅。开营仪式上,明确目标与安排,破冰活动让大家快速熟悉,团队初步成型。同时,团队走进了许昌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细致讲解,带团队成员了解融媒体中心运作模式、先进技术设备,还有新闻生产全流程。成员们亲眼看到媒体融合的发展成果,真切感受到融媒力量。
这是我们在校园融媒实践里迈出坚定的一步。未来,我们也会将所学融入校媒工作,讲好校园故事,传递校园声音。
@_人间导航鹿吃吃_
青春逐梦向乡野,家政添彩振淇县。河南女子职业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家政兴农”践行团,深入鹤壁淇县南阳村、青羊口村。从政策解读的“春风化雨”,到法律宣讲的“保驾护航”,再到家政演示的技能传递,我们用行动传递专业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锂钾涵
为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探寻华夏文明起源,8月3日,信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龙启华夏文明”宣传小组在濮阳戚城公园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龙启华夏”文化符号为核心,精心设计,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历史、传承文化。
活动期间,小组成员首先跟随专业讲解员开启“遗址深度研学”。从斑驳的古城墙到见证春秋会盟的会盟台,从孔悝城遗迹到“中华第一龙”专题展区,大家通过听讲解、看文物、记笔记,系统了解戚城遗址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成员们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游客讲述“中华第一龙”的故事,分享戚城遗址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自主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文化手册、手绘海报,将龙文化知识传递给更多人。未来,成员们将持续以文化为纽带,开展更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戚城遗址这一“华夏文明印记”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代的桥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代代相传。
@nong711
暑假墙绘团队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协作与创意的力量。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最终的画面呈现,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我们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共同调色、勾勒、填涂,将墙面赋予鲜活的色彩。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更让我们学会了沟通、包容与责任。
当看到作品为社区带来一抹亮色,收获路人赞许的目光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这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河堤堤
8月13日至15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走自主创新之路筑科技强国之基”实践团奔赴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卫华集团、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地,以科技创新为实践主题,开启了一场寻访科技发展、见证中国制造华丽蜕变的的精彩实践之旅。
队员们通过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探访焦裕禄同志在洛矿工作的点点滴滴,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焦裕禄精神的内涵与真谛。同时,队员们驻足机器旁、走近高科技产品,认真聆听工人师傅的讲解,学习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变迁,以及在先进科学技术加持下实现的华丽蜕变。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洛阳的秋风里,裹挟着深沉的红色底蕴;洛阳的景,总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当河南科技大学暑期实践队的步履踏上这座城市,会瞧见洛阳红色景点在晨光中默默伫立。这些红色景点,是洛阳革命历史的生动缩影,每一处都饱含着岁月沉淀的信仰力量。
走进相关场馆,历史的脉络清晰呈现。从革命年代的拼搏,到红色精神的传承延续,洛阳大地上的红色故事如长卷般铺展。每一处场景的还原、每一段过往的讲述,都在重现先辈们的追梦足迹,让我们沉浸式感受革命历程的波澜壮阔,心灵也随之受到深深的震撼与洗礼。
走出场馆,红色精神已融入洛阳的街巷与风光。这座城市因革命历史而厚重,因先辈热血而动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实践里触摸历史温度,传承红色基因,让洛阳的红色精神在青春里闪耀。我们要担当起时代使命,让红色信仰在时代浪潮中传递出催人奋进的力量,让更多人看见河南、看见洛阳红色底蕴的力量,感受这片土地的不朽精神传承。我们要将青春的热忱之心与河南、与洛阳的红色土地相联结,带着红色基因继续前行。
@用户5289538282
此次许昌学院“绘莲城AI”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服务社会的宝贵经历。我们不仅是传授者,更是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的伙伴。我们见证了科技与艺术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也感受到了赋能下一代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这次活动如同一扇窗,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更广阔、更充满可能的未来世界,鼓励他们永远保持好奇,勇于创造。未来,我们将继续前行,用所学所能,为社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Perfecttttttt_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语润乡村”实践团赴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由六名大学生志愿者和两名指导老师组成,针对此次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以“推广普通话,赋能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课程设计、校地协同合作等方式,不仅精心策划了专题教育、趣味课堂、户外活动等系列启智润心活动,更与乡村干部携手,为孩子们提供了贴心的情感支持与心灵慰藉,让留守儿童在陪伴中感受温暖,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清洁社区”志愿宣传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和社会实践课,让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社区环境的维护,以及志愿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以往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知道其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真正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在向居民分发宣传手册、讲解分类知识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必须首先熟练掌握各种垃圾的准确分类方法,才能有效指导他人。同时,在亲手捡拾散落在社区角落的垃圾,并将其正确投入分类垃圾桶的过程中,我更直观地看到了保护社区环境的重要性。
这次“垃圾分类,清洁社区”志愿活动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它让我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感受到了责任,品味到了奉献的快乐。我将把这次的体会和感悟转化为持续行动的动力,争做垃圾分类的实践者、宣传者和监督者,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贡献自己微薄而坚实的力量。
@ABCDE__11
在平顶山郏县,一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是当地人的心头好。粗细均匀的面条,爽滑劲道,在浓郁醇厚的羊肉汤里一浸,瞬间裹满鲜香。再加上大片鲜嫩的羊肉、喷香的葱花和香菜,光是闻着那香味,就让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面条,汤汁的浓郁和面条的筋道完美融合,味蕾瞬间被唤醒。一口面,一口汤,满满的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郏县的独特风味和深厚文化。
朋友们,一定要来尝尝郏县饸饹面,相信你会和我一样爱上它。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期间,全省高校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和所见所闻,近距离品味家乡历史文化,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在我行、我学、我讲、我拍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