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敬独一无二的自己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一杯,敬自己”最近这句话成为网络热梗引起无数人共鸣,在青春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敬那个在成长道路上熠熠生辉的自己。今天,和我们一起听河南高校学子那些闪闪发光的故事。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周子菡

  对我而言,青春是危难时刻敢于站出来的勇气。回望这一路成长,最想致敬的,是那个在困难时期毅然成立内黄县大学生联盟的自己。

  那年盛夏,洪水刚退,家乡正忙于清淤安置,物资调配任务紧迫。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涌起一个念头:“青年不该只是旁观者。”于是,我在校友群发出志愿者招募,几十人迅速响应,联盟由此成立。起初,我们手持登记本奔走:配合社区排查危房、发放物资、轮班站岗、撰写灾情通报。后来,联盟逐渐稳定,我们又在农忙时帮助老乡收麦、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组建引才宣讲团、“八一”建军节慰问退役军人、组织大学生体育比赛……

  看着一群原本陌生的人,因为“帮家乡”而聚沙成塔,我明白了:青春最动人的,正是危难之中一起挺身而出的勇气。

  未来,我将继续为家乡、为人民做实实在在的事。致敬当年那个勇往直前的自己,也期盼始终带着“有事一起上”的热忱,让青春扎根于真实的生活,成长在脚下的土地。

联盟志愿者接收山东捐赠的防汛物资并运送至各乡镇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工程2023级学生刘雪娇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是我在这个暑期支教结束后最深的感触。我想敬的,是那个从不知所措到独当一面,在烟火灶台、三尺讲台与田间地头之间,完成了全方位蜕变的自己。

  今年暑假,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来到洛阳市前窑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我们的支教是一场真正的“自力更生”,从煮夹生饭的“厨师”,到调解学生矛盾的“调解员”;从艰难备课的“研发者”,到走访调研的“记者”,从记录点滴的“宣传员”,到组织汇演的“舞蹈家”。多重身份压来,我曾独自蹲在教室外的墙角,听着里面依旧喧闹的声音,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与迷茫。

  没有退缩,是因为我深知,教育的真谛不止于言传,更在于身教。如果自己都无法面对这些挑战,又如何教会孩子们走向山外的世界。作为队长,我需要接纳所有角色,安抚所有的不满。当我们终于吃上可口的饭菜,当课堂充满求知的欢笑,当总结视频被称赞时,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扎实的成就感。

  这段经历,为我的人生规划铺上了最坚实的底色。未来,我愿成为一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极强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俯下身、扎下根、办实事。敬自己,敬那个在柴米油盐与粉笔稿纸间,书写了青春最硬核篇章的自己。

辅导学生音标

跟孩子们做游戏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学2024级学生靳鎔瑜

  去年走出高考考场,我便奔赴红旗渠,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地理上的出行,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出校门”——去触摸更真实的世界和厚重的历史。

  站在红旗渠的堤岸上,我仰望着悬挂在太行山腰的“天河风光”,蔚为大观。用钢钎凿出的石缝里,仿佛能传来青年们的号子;悬空的脚手架上,仍刻着林县人民与命运抗争的痕迹。“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十年光阴,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无水路变成了生命渠。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在书桌前度过的那些深夜,和他们在悬于绝壁抡起的每一锤,原是同一种倔强——为了心里的光,把崎岖走成通途。

  为什么要在高考后来这里,或许是想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找一份能托举未来的力量。红旗渠教会我的,不只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更是“一步一步凿石头”的守恒。

  如今,走进河南师范大学,“红旗渠精神”依然引领着我:在专业里扎根、深耕,像当年修渠人丈量太行那样踏实坚定。未来的路,愿如渠水般,既有怀奔涌向前的闯劲,也有滋养一方的温柔。敬那个不曾放弃的自己,更敬这个抱有山河嘱托,去书写新故事的自己。

劈开太行山

红旗渠纪念馆

太行风光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2024级学生冯冬玮

  尼采曾说过,“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究会让我们更强大。”近期“敬自己”这个话题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共鸣,我们敬的从不是外界光环,而是面对挫折不肯弯腰的自己。

  于我而言,我要敬17岁那年与物理死磕的自己。蝉鸣不停,教室内写字声沙沙作响,画满的演算纸、皱巴巴的试卷躺在一旁。少年紧皱眉头,不安、焦躁,抬头便是高考倒计时,未来未知但她却坚信自己,错题本上反复演算的痕迹、一次次叩响办公室门的坚持,是她攥紧向上努力的阶梯。

  如今,再翻开那本错题集,红色的字迹已然有些褪色,但却透露出她的执着。在大学的学习中,这些过往让未来更有了底气,在学业中,我会脚踏实地,让知识扎根,参与实践,为自己积蓄力量。过往给了韧性未来,我就带着这股劲儿,不管学业爬坡还是生活闯关,我都将以17岁的 “死磕”,敬当下、赴远方,让青春在逐梦路上,开出更盛的花。

物理错题整理

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二号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23级学生樊英婵

  三年级那天的阳光还晒在记忆里。学校安排了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在练习环节,穿红色志愿服的叔叔抱着模拟人问谁上台。我攥着衣角缩在后排,听他说“现在不上来,可能以后就没机会了”,我心里咚咚打鼓,既向往又害怕,最终那股力量还是没能冲破胆怯。后来,那份没上前的怯懦,像颗小石子落进心里。

  大二时,我偶然发现学校有红十字学生社团,于是毫不犹豫交了报名表。经过考核后,我取得了初级救护员证。今年暑期,我随队深入洛阳多个社区,向孩子们宣讲应急救护知识。讲解完,我看着他们说:“上来试试呀,学会了超厉害的。”看着他们雀跃伸手的模样,忽然间我懂了——当年没敢跨出的那步,原来早被时光记着,等我用后来的每一次宣讲,慢慢填补。

  成长哪有白走的路?当年那个躲在后排的小女孩,所有的怯懦和退缩,都是在为十年后的这一刻积蓄力量——不是为了自己独自向前,而是为了能转身,对更多彷徨的身影说一句:“来吧,我陪你一起。”

  往后,我还想带着这份热乎劲儿走得更远,把更多“从前像我一样”的人,拉到模拟人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敬时光,敬成长,更敬那个慢慢敢向前的自己。

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2023届学生张润源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此刻,我站在校园的坡路上,望着雨丝轻抚过梧桐叶的脉络,忽然读懂了这句话的重量。那些被烈日晒得发烫的赶课时光,那些躲在伞下踩碎水洼的雀跃脚步,那些初入校园时如小兽般懵懂张望的清晨,原来它们早已化作时光长河里的粼粼波光,而我,终究成了站在此岸的摆渡人。

  坡路的落叶簌簌作响,像是时光在轻叩我的肩。抬头望向坡顶,雾霭中隐约浮现出未来的轮廓,它不似想象中锋利如剑,反而像初春的溪水,温柔地漫过脚踝;而回头望去,坡底那个背着双肩包、眼睛发亮的少年,正捧着一腔赤诚向我走来。他裤脚沾着泥点,袖口还留着些许被尘土污染的痕迹,可那笑容却亮得能灼穿雨幕。我突然明白:所谓“青春的回忆”,从来不是被精心裱在相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我们每一次呼吸里的风,当我们为考试焦虑时,当我们为友情落泪时,甚至当我们站在这里,为“过去”与“未来”恍惚时,它正化作坡路上的每一片落叶,轻轻托住我们的鞋底。

  敬过去那个跌跌撞撞却从未停下的自己,敬未来那个历经风雨却依然敢仰头看星空的自己,更敬此刻站在时光坡路中央,终于学会与迷茫和解、与成长共舞的自己。

南阳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2024级学生高熙雯

  高三模考后的那周,我把满是红叉的数学试卷压在抽屉最底层,连晚自习都盯着窗外发呆。直到同桌把她的错题本推过来,扉页写着“每道错题都是路标”,我才猛然惊醒——逃避从不会让问题消失。

  那之后,我每天留半小时整理错题,从基础公式重新推导,遇到卡壳就追着老师问,哪怕只是一道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深夜台灯下,草稿纸写满一页又一页,指尖沾着墨渍,却比任何时候都踏实。最终高考,我的数学成绩比模考提高了四十分。

  如今站在大学校园里,我更懂“每一步都算数”的意义。未来,我想继续深耕专业,多参加实践项目,在遇到新挑战时,依然能像当年那样,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敬那个曾在低谷里不肯放弃的自己,也敬未来敢闯敢拼的自己。

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2024级财务管理学生林欣然

  初入大学时,专业课上要求小组汇报财务分析案例,我被推为代表。那周我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对着镜子练了三十遍,甚至请室友充当听众提意见。汇报当天,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几十双眼睛,声音还是抖了,但我攥紧拳头坚持讲完。下台时掌声响起,我突然明白,成长不是消除紧张,而是带着紧张依然向前。

  如今我主动报名参加学科竞赛,哪怕准备过程熬了无数个夜,哪怕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也愿意为每一次机会全力以赴。青春就是这样,敢犯错、敢修正,每一步试探都在为未来铺路。

  未来,我想考取注册会计师,用专业能力为企业做精准财务规划。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我相信,今天为克服胆怯迈出的每一步,都会成为明天从容面对挑战的底气。

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茶学2024级学生蔡安然

  青春如登山,道路崎岖,但顶峰的风景足以照亮所有汗水。回望成长,我最坚定的一步,是那次征服一座曾让我望而生畏的高山。

  此前,我常因畏惧困难而选择平坦的道路,但那一次,我决心挑战自我。我告诉自己:“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于是,调整呼吸,一步步向上。途中肌肉酸痛、气喘吁吁,无数次想放弃,但同行者的鼓励和内心的倔强支撑着我。当最终踏上山顶,俯瞰来时路和脚下壮丽的景色时,我所有的疲惫都化为豁达与喜悦。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成长,就在于一次次迎难而上、突破自我的瞬间。它教会我坚持与忍耐,让我明白汗水是梦想最好的注脚。

  未来,我愿将这份攀登的韧劲儿融入学习与生活,不惧科研路上的“陡坡”,不畏人生路上的“险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去征服下一座更高的“山”,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郑州西亚斯学院至善住宿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沈威

  如果说青春是一方舞台,那么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往往藏着最真实的成长。当我回想起那段跌跌撞撞却充满力量的时光,很多画面依然清晰如昨。

  令我记忆最深的,我参与策划学校团委广播台“声动未来”大赛的经历。当时,毫无策划经验新手的我,筹备初期只能跟着学长学姐的经验摸索,熬夜撰写策划案、反复推敲流程、一次次与老师沟通优化方案......为了协调参赛同学时间,我们反复沟通、灵活调整赛程,从灯光音响的调试到背景视频的剪辑,我和团队成员逐个细节打磨,哪怕彩排前夜仍在修改完善。

  最让人紧张的是决赛联排的当天上午——所有节目加起来严重超时,按原定流程根本无法按时完成。那时的我没有慌乱,迅速冷静下来,与大家一同协商,最终拟定了再增加一轮复赛筛选部分选手的方案。接下来的两小时里,我们一边与评委沟通赛制调整,一边耐心向选手说明情况,同时协调设备组同步更新流程。当晚会最终在掌声中圆满落幕,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困境不是阻挡,而是成长的加速器;压力不是障碍,而是照亮潜能的火光。

  从一开始跟着别人的经验走,到后来能独立解决突发问题;从面对混乱只会焦虑,到学会冷静拆解问题、协调各方,这场比赛让我收获的远不止 “完成策划” 的结果,更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如何在压力下快速决策,也懂得了责任不是口号,是遇到问题时不逃避的担当。

  如今的我已迈进大学的最后一年,即将直面全新的人生阶段。未来,我也将带着这份历练所得的勇气与智慧,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继续奔跑、持续发光。敬青春,敬成长,敬那个始终向前、不曾放弃的自己。

活动成功举办后合影留念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学院铁道车辆技术2023级学生郭刘玥

  金属工艺实践课的砂轮机还在耳边嗡嗡作响,第一次打磨六棱柱时,飞溅的铁屑烫红了手背,磨出的棱边歪得像条曲线。师傅把游标卡尺往工件上一卡:“铁路零件的公差,比头发丝还细,磨铁就是磨心。”

  清晰记得那天我磨废了三块铁块。从正午到暮色漫进车间,手臂酸得像挂了铅块,就用冷水拍脸提神;棱边总磨不直,就对着光线找偏差,直到第六块工件的六个面都垂直如尺,测量误差锁在0.3毫米内。当指尖抚过冰凉光滑的棱边,我突然懂了:铁道车辆的安全,就藏在这一次次与“毫厘”较劲的坚持里。

  每次在车辆检修实训中,校准轮对参数时我总会想起那块六棱柱。未来,我想先扎根检修车间,把转向架拆装练到闭着眼都能精准到位,将制动系统调试的参数刻进肌肉记忆;再带着这份“较真”走进铁道一线,无论是寒冬里检查钢轨冻裂,还是暴雨中排查车辆电路,都要像打磨六棱柱那样——守住每一处细节,托举每一趟列车的平安。若有机会,也想把这些“磨铁”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中国铁路的“稳”与“快”,藏在无数人对“毫厘”的坚守里。

打磨修整界面图例

长度误差校准过程图例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2024级学生张洁

  高考结束后,从小就被嘲笑害羞、笨拙、身体不协调的我偷偷给自己报了街舞班。然而整整一个暑假,我都是班里学得最慢的那一个,并且我从来不敢单独练习,因为我不敢独自面对,更怕被大家围观那个凌乱扭曲、手足无措的自己,我只想默默躲在墙角当个“小透明”。就这样勉强“混”完了整个暑假班,甚至因为太过紧张而找借口缺席了汇报演出。

  但后来每想起自己当时弱弱的样子就心有不甘,直到大学社团招新,我鼓足勇气走进了街舞社团。后来,社团要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因为怕拖后腿,我给自己加练,回宿舍后还一遍遍看视频,一拍拍记动作。演出当天,在无比紧张中顺利完成了节目,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仿佛为我解除了某种“封印”。再后来,我参加了许多次演出,真的变成了自信张扬、享受舞台的我。未来,我会更加自信乐观地拥抱我的人生。

  敬那个勇敢走进街舞班的自己,敬那个努力训练战胜自卑的自己,敬那些陪伴我鼓励我支持我的朋友们。

青春和友情最美好的样子

舞台剧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2023级五年制电子商务1班学生关程颢

  16岁那年,刚刚经历完中考,需要做人生中第一次选择时,我恍惚了,我好似明白了“努力”这个词。时间流逝,步入大学后,我需要重新去认识自己,去明白青春是一场不断学习的历练,曾经没有完成的,现在就去做。自此以后,原来那些未曾行动过的事情,我就用心去一件一件做好,弥补初中的叹息,也重拾小学的阅读习惯,也学会了直面失败的勇气。

  十全十美是极少见的,而在失误后改变是宝贵的,以诚为金,以正为行,细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沉下心,一点一点改善,而非焦躁不安,人便是在这不断的努力中,渐渐提升,知足常乐。未来依旧充满惊喜,而我的内心已然坚实,迎接美好,用心准备每一天的学习。

  敬在炽热青春里野蛮生长的自己,亲爱的同学们,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你亦有你的平仄,无论何时,做自己,铮铮青草,绝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