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三动”并举 AI赋能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行动要求,落实《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新乡学院以“种子教师带动、全员培训牵动、产教融合联动”为三大抓手,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种子教师带动:构建“培育—辐射—蓄能”的梯队化赋能体系
培育种子教师,夯实技术根基。学校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等部门遴选出一批具备AI技术基础的骨干教师,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培训模式,系统学习大模型应用、智能体开发、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形成“种子教师”团队。下沉一线培训,形成辐射效应。每位“种子教师”负责2—3个学院或部门的线下培训,开展“AI技术工作坊”,采用“案例演示+实操演练+问题诊断”模式,实现由点到面的AI全员培训。蓄能未来培训,构建长效机制。学校设立“AI教学创新基金”,建立“AI培训师认证指标体系”,要求教师每年完成一次AI能力更新培训,确保个人技术储备与行业技术升级同步,为未来持续开展深入培训奠定基础。
全员培训牵动:打造“教学—科研—管理”全场景赋能生态
AI赋能教学,重构课堂形态。通过“智能课件生成平台”“虚拟教研室”等工具,推动教学模式创新。AI赋能科研,提升科研效率。培训教师运用大模型进行文献挖掘、实验模拟等方面的训练,让科研效率大大提升。AI赋能管理服务,提升治理效能。借助AI分析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价等数据,对文档、数据、设备等资源进行分类、标注与检索,自动整理生成工作报告或评价报告。
产教融合联动:构建“平台—学科—产业”协同创新网络
借助AI搭建智能融合平台。构建集数据存储、分析与交互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平台,提升资源调度效率与决策科学性,促进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将产业需求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基于AI构建跨学科虚拟研究环境,支持不同学科研究者在线协作,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运用AI技术帮助产业识别准确需求,使得高校学科团队与企业需求更加匹配,引导学科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相契合。
(新乡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