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奏响暑假的序章,夏日的阳光倾洒而下,青春在此刻热烈澎湃。在这闪闪发光的暑期生活里,大学生们都“晒”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精彩,多彩暑假,独家记忆。今天,和我们一起看河南农业大学学子丰富的暑假生活。
蝉鸣扯长了夏天的尾巴,汗水在阳光下开成花,少年们把日子过成诗,每一笔都写满滚烫的回答。
黑板上的字迹在热风里摇晃,田埂上粉笔灰混着麦香,指间奔涌的代码卷起千层浪,正把乡野的渴望逐一丈量。晾衣绳上晒褪色的实践队服,悄然映着家乡巷弄新生的枝桠,梦想在汗水浸透的土地上,正向着未来坚定抽穗生长。
夏日剪影里的青春模样
这个暑假,我在新西兰林肯大学的15天研学是场奇妙的成长之旅。从最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到后来能和寄宿家庭的房东愉快的交流,英语于我不再是课本上的单词,而是成了连接心灵的桥梁。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了解新西兰文化,也对比中国新西兰饮食文化的不同。通过多种形式,我学会了用多元的视角去看世界。
此次研学,我最大的收获是突破了自我设限——在课堂上敢于用英语作报告,在课间勇于用英语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小勇敢”让我明白,语言的魅力在于交流本身。开学后,我希望能将这次宝贵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把研学见闻分享给更多同学,也准备继续提升个人英语水平,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继续做准备。
暑假多姿多彩,少年意气风发,一切都是最好的模样。阳光落于指尖,所触皆是精彩。
河南农业大学舞表22-1学生冯潇漪铭
7月中旬,我作为“青耘”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团的小组组长,深入河南省郑州市周边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在中原粮仓的探索中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链的现代化升级,更离不开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与责任;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才能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的誓言;在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基地——智慧农业试验田的调研中,我了解到每亩6500株的玉米密植技术的实现,展现了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
这次实践,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我触摸到智慧农业的蓬勃生机,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挑战,更深刻理解了青年学子“知农爱农”的责任。未来,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深耕专业领域,探索技术赋能的更多可能性,以实际行动回应乡村振兴的时代呼唤。
河南农业大学舞表23–2学生陈梓菡
暑假期间,我随学校赴新西兰林肯大学研学。研学期间,我全身心投入全英语境:每日参与文献精读,从初始艰涩到逐渐流畅;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全英演讲,于实践中锤炼逻辑与应变;寄宿生活交流及日常问询,让英语从书本符号化作流淌的生活语言。
深入太平洋生态考察,对我来说,是一场深刻体验。船舶破浪前行,银翅信天翁掠翼蓝天,岩礁上海豹沐浴阳光。海风吹来,屹立船头,波光粼粼的海面映衬着一串字,我细细看,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跨洋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英语实践能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南半球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
新学期,我将携这份世界馈赠的勇气,深耕专业学习,持续奋进发展,争取早日用我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河南农业大学舞表23-1学生魏婧瑶
这个暑假,我在拉丁舞教室里收获了满满的成长。我教了两个零基础班,在三个星期里,看着孩子们从僵硬的步伐到熟练掌握六个基本步,最后还能自信地完成独立表演,真是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更特别的是“老生班”——一群6到8岁的学生,我不仅教他们更深层次的舞蹈技巧,还给他们编排了一个三分钟的凳子主题舞蹈。当看到他们在跳这个舞蹈时,总能让我想起自己艺考时的同名剧目,那一瞬间仿佛看到了舞蹈的传承,心里暖暖的。
教课的过程也让我对舞蹈细节的理解更透彻,学会了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清楚动作要领,让我的教课水平明显提升。
开学后,我计划一头扎进学习和舞蹈训练里,积极备赛,而且在周末的时间,我还会回到教室,继续陪伴孩子们跳舞,用自己的热爱为他们的舞蹈之路添上更多亮色。
河南农业大学舞表24-3学生韩馥洁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2025年大学生田径比赛,这次比赛让我受益匪浅。
在赛场上,110米比赛无疑是最扣人心弦的项目之一。赛场上,运动员们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前方的终点线,肌肉紧绷,蓄势待发,栏架在我眼中不是阻碍,而是前进路上一个个需要征服的小目标。
在预赛时,就有选手起跑稍慢,但凭借着途中出色的栏间节奏和惊人的冲刺能力,从队伍后端一路赶超,最终惊险晋级。到了决赛,每一位选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零点几秒的时间就能决定胜负。赛场上大家你追我赶,互不相让,那种为了荣誉全力以赴的劲头,让人热血沸腾。
这次110米比赛,不仅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巨大挑战。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保持冷静和自信,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需要极强的心理定力。这场110米比赛虽然遗憾,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让我看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光彩。
河南农业大学社体24–2学生汪童童
这个暑假,我把“训练场”搬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在专业学习层面,我对既往所学的核心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巩固,夯实了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我亦提前开启了新学期课程内容的预习工作,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好了铺垫。
其中,社会实践是我暑期的“主战场”:作为青少年体适能培训教练,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教学,更有幸以裁判身份参与河南第三十二届学生篮球比赛和滑县夏季联赛。从赛前规则研习到记录台协作与临场判罚调整,每一次哨声都让我更精准把握规则与尺度,并积累了大赛经验。
球场上的汗水与成长,让我深知专业之路永无止境。新学期,我会守住实践积累的经验优势,继续打磨裁判技能与训练指导能力,争取在专业赛事中展现更扎实的功底,向“懂教学、精执裁”的目标扎实迈进。
河南农业大学社体24-1学生张晗帅
青春引路人寄语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朱瑞萍工作室成员、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正科级组织员兼团委书记黄妍
同学们,这个暑假有没有被《浪浪山小妖怪》给狠狠“拿捏”住呀,这可不仅仅是一部“妖怪版职场剧”,更是一个给咱青年人量身定制的成长指南。接下来,咱们一起从这帮“小妖怪”中,看给暑假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
首先,休息不是不努力,而是在蓄能。如同“小妖怪”在旅途中需要停歇补给,大学生朋友们也应合理规划作息,通过阅读、运动等方式恢复精力,避免沉迷碎片化娱乐。其次,实践是另一种学习。电影中“小妖怪”通过帮村民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大学生朋友们亦可通过实习、志愿服务或调研,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认知,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最后,自我对话激发内驱力。暑假的留白恰是审视自我的良机。建议大学生朋友们像“小妖怪”一样保持好奇,尝试发展一项技能或兴趣,在试错中明确方向。
同学们,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是不是觉得咱青年人的成长之路,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咱用实力打破“竞争”,学会“抱团”,保持“热血”,就一定能像“小妖怪”们一样,一路通关,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个暑假,别再浪费时间,赶紧行动起来,愿每位同学都能在假期里找到自己的“浪浪山”,带着新收获重返校园。
河南省高校辅导员朱瑞萍工作室
河南农业大学朱瑞萍辅导员工作室即瑞萍辅导员工作室,于2017年7月11日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省内高校首个以辅导员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并于2022年被评选为第二批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经过七年的发展,工作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以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的工作特色。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以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为目标,现已搭建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假期研学、理论宣讲四大平台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育人能力和综合素养,年均开展主题活动10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