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社会大课堂铸魂育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在知行合一中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目前,“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已开展五周,全省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青心豫你山河行#话题累计浏览量达823万,参与人数3.5万,共发布作品11.4万个。
全省高校最新参与情况已揭晓,你的学校参与情况如何?一起来看(数据截至8月1日23:59)
新浪微博平台参与情况
郑州,一座承载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都,黄河之滨的现代枢纽。作为河南省会,这里既是商朝古都的遗址所在,又以“中国铁路心脏”的澎湃动力连接着东西南北。
二七纪念塔铭记着红色历史,郑东新区的摩天大楼勾勒出天际线,与城隍庙的飞檐翘角相映成趣。烩面、胡辣汤的烟火气里藏着中原味蕾密码,国际航班的起降则昭示着开放胸怀。从商队驼铃到“空中丝路”,郑州正以古老底蕴与创新活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原传奇。
@不愉快的小狗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500年的建都史,是甲骨文和后母戊鼎的故乡,素有七朝古都之称。殷墟博物馆便位于这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里拥有着浓厚的商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甲骨、玉器等文物。
文峰塔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佛塔,作为安阳的地标性建筑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安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坚守,激励着安阳人民不断奋斗。
@Mica_花火
新乡市宝泉景区,宛如藏于尘世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走进宝泉,青山连绵起伏,绿水碧波荡漾,恰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时而形成灵动的小瀑布,溅起晶莹的水花。宝泉,是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到来,开启一场难忘的心灵之旅。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软件243班学生苏博
我行走在开封市兰考的乡间,感受到村庄的生机正悄然焕发,并真正感知到“扎根”二字沉甸甸的分量:原来所谓“制度自信”,并非缥缈于云端的宏论,而是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萌发于这无数平凡却坚韧的根脉之间。从书本到大地,脚步丈量过的方寸之间,理论才被赋予了血肉体温。从此我们才明白,青年的责任不是悬于口头的誓言,它要我们捧出一颗赤心,去亲历、去体察、去担当——在时代交予的这张辽阔答卷上,留下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真切、滚烫的笔迹。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营养241班学生陈凌薇
为深入了解国家非遗社火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社火焕新·指尖传情:霍庄村民俗DIY”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王欢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灵井镇霍庄村,学习霍庄村社火道具制作,解码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
在霍庄社火道具工坊,从骨架搭建到装饰,匠人的手法与讲解,搭配专注聆听的身影,生动呈现“传帮带”的传承现场,让霍庄社火的活态传承,在互动中愈发清晰。
此次学习,从道具制作的“源头”,到技艺交流的“传递”,再到活态传承的“互动”,全方位展现这一民俗文化的生命力,见证着社火道具从无到有的手工温度。
@小小薛and皮皮宁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参观多地红色基地和文化场馆,我深刻感悟红色精神。这次活动,让我在实践中坚定了信念,明白了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我也意识到,在今后学习中,要锤炼吃苦品格,锻造工匠精神,努力掌握过硬本领。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旅管243班学生王佳新
7月1日,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禹爱童行”支教团在禹州褚河第四中心小学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课堂上,孩子们手绘天安门与党旗画卷献礼。课后总结时,团队队员们深感乡村教育责任,纷纷表示要以校训为指引,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
为传承乡土文脉,助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7月2日-14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种子”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南阳市邓州市张村镇南部的冠军村,团队队员围绕“村志编撰+文化推广”两条主线开展实践,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墨记录村庄历史,在夏日田野上书写了一份扎扎实实的实践答卷。
在这个夏天,他们以纸笔为锄,以镜头为犁,在冠军村的土地上播下了一粒粒名为“记忆”“传承”与“希望”的种子。未来,青年学子将继续把“金种子”撒在更多的乡村土地上,让它在更辽阔的田野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西红柿味的东红柿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子对戏曲艺术的认知与热爱,许昌学院风信戏曲曲艺社以青春之声传播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对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刘林兴老师进行了采访。
刘林兴老师不仅分享了曲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还深情讲述了自己的从艺经历,并现场演唱经典曲剧名段《小仓娃》。他从曲剧的历史渊源讲起,介绍了河南曲剧作为本土剧种的发展历程,并特别强调了丑角在戏曲表演中的独特地位。刘林兴老师向同学们赠送了自己绘制的戏曲脸谱画作,鼓励大家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寄语青年学子:“戏曲是民族的根脉,希望你们能在传承中创新,让这门艺术历久弥新。”
此次采访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参与活动的队员纷纷表示:“刘老师的讲述让我对戏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也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三花的铲屎官
7月6日至7月19日,郑州轻工业大学“常青数”支教服务团的10名成员,赴河南省安阳市太行山下的岭头村岭头小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该团队坚持支教的第十二个年头。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创意教学与陪伴为乡村留守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助力他们的成长。
活动中,他们设计了美术手工、红色故事分享等创意课堂,用生动互动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欲。课余时,成员们陪孩子们做游戏、聊梦想,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的陪伴港湾。14天的朝夕相处,知识在课堂流转,温情在山间传递,团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孩子成长,让“常青”的教育初心在山中深处愈发鲜活。
@用户7679517547
“不足10万人的新县,5.5万儿女血洒疆场。”烈士陵园英名墙下,讲解员的话语令实践队员肃起敬然。周口师范学院“红脉永驻,旗指新程”暑期社会实践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河南的足迹,深入体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核。站在新时代征程起点,青年学子必将传承红色基因,以挺膺担当之姿勇立时代潮头,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洪流,用青春执笔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奋斗华章。
@杨开泰yyy
7月22日,郑州轻工业大学 “燎原” 研究生实践团队赴郑州二七纪念塔开展红色研学。这座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建筑,63米高、1923平方米的联体双塔,是中原重要的革命见证。
首先,在参观时,我们从史料里系统了解到了京汉铁路工人的运动史:从铁路小队到工会发展,从工人艰苦处境到1923年 “二七”大罢工,先辈们的斗争身影历历在目。
当《东方红》乐曲在整点响起时,在钟声回荡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二七精神”——听党话跟党走的无畏、英勇牺牲的斗争、纪律严明的团结、敢为人先的奉献。
最后,我们通过研讨,认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坚守理想、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二七精神”,把学习成果化为动力,在科创中践行初心,让红色基因焕发新光。
@用户7417171368
7月31日,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井冈音韵实践团开展自主调研活动,拜访非遗传承人陈平梅老师,为红色音乐创作汲取宝贵养分。
清晨,实践团前往井冈山市新城区拜访陈平梅老师。作为革命烈士谢桂标的后代,陈平梅老师深情讲述了祖父辈的革命事迹,并现场演绎了原汁原味的井冈歌谣与客家山歌。她那清亮的嗓音仿佛穿越时空,将红军战士的英勇故事娓娓道来。
在三个小时的深入交流中,陈平梅老师分享了她三十余年坚守非遗传承的心路历程。从田间地头的即兴传唱,到登上国家级非遗舞台,她始终秉持着“传承是最好的纪念”的信念。临别时,陈平梅老师寄语青年学子:“艺术创作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不畏艰难,不忘初心。”
下午的研讨会上,各小组展示了创作成果。基本上已经完成作词与作曲,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红歌的激昂,又注入了新时代青年的艺术表达。带队老师总结道:“今天的寻访让我们触摸到了最本质的红色音乐基因。”
@河南理工大学
方城的山,方城的水,方城的烩面吃着美。方城七峰山近些年发展的越来越好,霍比特小花园、鹊桥、玻璃栈道……除了这些锦上添花的建筑设计,它本身的山水风景足以养眼。
方城烩面最大的特点是:手工扯出来的面,吃起来筋道弹滑,高汤搭配,加入新鲜羊肉,既有北方面食的扎实,又有南方浓汤的鲜美。在我看来,方城烩面与其他面食最为不同的点在于它寄托着方城人的乡愁,到家吃一碗烩面才算真的到家,吃完胃里暖暖的,心里暖暖的。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241班学生牛菲
河南,黄河滋养的中原腹地。烩面的热气裹着烟火气,胡辣汤的鲜香唤醒晨光。这里每寸土地都沉淀着故事,古老又鲜活。
@buling693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高校学生利用暑假社会实践和所见所闻,近距离品味家乡历史文化,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在我行、我学、我讲、我拍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