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线上直播,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在线观看,大家深入学习,热烈讨论。
一起来看他们收获了哪些心得感悟。
河南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薛亚晴
观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后,我收获颇深。“一泓碧水向北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生命长河,1432公里奔涌、700亿立方米深情。太子山林场,三代护林员五十年让石漠变林海,手掌里是滚烫的信念,“生态绿码”让我懂动了满山的绿色源于人心的坚守。移民丰碑前,“带上丹江走天涯”道尽舍家为国的大爱,知“家国”重若千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师以智慧勇气破局,是意志对自然的深情告白。黄河博物馆碑文、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悬河,彰显民族韧性;郑州自来水厂的仪器,让我知每滴水都凝结着远方移民的汗泪思虑。让我们接过这滴水的使命,做守护者,以科技与敬畏护江河脉动;做践行者,将奋斗融入选择,让青绿成发展基因;做代言人,讲好人与水的东方智慧,让碧色成共生亮色。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级制药工程本科班学生张沣岳
观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感受南水北调的壮阔画卷,我在主讲教师讲授的字里行间品出了生态治理与中医药“治未病”“整体观”相通的智慧。
南阳淅川移民挥别世代栖息的丹江两岸,以“舍家护源”的决绝守护一库清水,恰如中药配伍中“君臣佐使”的协同——为全局牺牲局部,方能成就整体功效。从渠首大坝如“药引”般牵起南北输水脉络,到郑州市受水区因“活水滋养”而改善的生态肌理,再到高科技数字系统对水质的实时监测,无不印证着“通则不痛”的朴素哲理,这与中医药“疏经通络”的理念一脉相承。正如河南药农守护伏牛山的连翘、金银花等道地药材,南水北调的建设者们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寸水土,让工程与自然共生共荣。作为中医药传承者,我们当以移民的奉献精神守护药材产地生态,以建设者的匠心钻研炮制技艺,让“药食同源”的智慧融入水源地保护,让“辨证施治”的思维助力工程惠民。如此,方能让“南水”的清冽与药草的芬芳交织,在中原大地上谱写出生态与健康共兴的新篇。
洛阳师范学院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024级地理科学二班学生丁洋洋
“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主题直播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壮阔画卷在我眼前徐徐铺展——丹江口水库清波浩渺,水质至优,每一滴北上之水都是山河无声的生态答卷;陶岔渠首管理处精心擘画治理方案,守护着文明发展的脉搏;太子山护林员陈人范如愚公般以青丝染绿荒山,诠释“山上林愈绿,山下水愈清”的朴素真理;无人机凌空巡护,以科技伟力解放人力,倍增效率……这一幕幕无不印证:守护绿水青山,是深沉的责任,亦是智慧的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以知识为基,锤炼科技慧眼,我们才能为治水护河注入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争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生态文明的践行者、黄河文化的代言人,在时代江河中奋力书写属于青春一代的碧绿篇章。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24级城乡规划(BK)02班学生徐恩灿
观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走过南水北调与黄河生态的关键地标,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陶岔渠首大坝如巨闸控流,让丹江口水库的清水跨越千里,滋养北方亿万百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黄河水底凿出隧道,让清流与浊浪“各行其道”,展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丹江口水库不仅是水源地,更维系着汉江与华北的生态平衡;太子山林场的葱郁,是淅川人为保水质退耕还林的坚守,每棵树都是生态屏障。李山村的新貌,藏着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也见证着安置地的蓬勃生机;黄河博物馆与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诉说着母亲河的沧桑,更警示着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让“幸福水”流进千家万户,是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加入环保社团,参与黄河沿岸植被调查;利用专业知识,为移民新村设计电商方案,助农增收;在校园推广节水理念,用数据科普南水北调的来之不易;积极参与库区生态监测志愿活动,用实践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些地标串联起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大学生的担当,就藏在每一次具体行动里——把论文写在生态保护的现场,把智慧用在民生改善的实处,让青春力量汇入守护江河、造福人民的时代洪流,这才是对“幸福河”最好的回应。
郑州商学院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徐泽鸿
观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主题直播,我深受触动,对河南的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知。
直播中,从黄河流域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一处画面都震撼人心。河南在生态保护上的成果显著,黄河流域生态廊道的建设,让曾经脆弱的生态逐渐恢复生机,沿线植被郁郁葱葱,各类珍稀鸟类纷纷回归,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严格的保护制度和创新的管理模式,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润泽北方大地。这背后,是无数人默默的付出与坚守。护河员们日复一日地巡查河道,环保工作者为改善水质不懈努力,科研人员致力于生态修复的研究。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置身事外,要从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同时,积极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带动身边人一起参与,为守护中原碧脉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河南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美好。
豫北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陈思语
观看“中原碧脉·守护生态之美”直播,让我受益匪浅。直播中,我了解到黄河、南水北调工程等水脉,它们滋养着中原大地,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塑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出发,跨越千里,将清水送往北方,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是中原地区的“生命线”,更彰显了中原人民的智慧与担当。
通过这次直播,我深刻认识到守护中原生态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中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用实际行动守护中原之美,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小学语文教育一班学生郑依晨
观看“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被中原地区生态保护的伟大实践震撼与感动。
直播课聚焦河南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让人十分赞叹,丹江口水库水质较为稳定。河南段沿线建立严格保护制度,库区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淅川县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泥沙入湖。在丹江口水库,陈人范等三代护林人默默坚守,从铁锹铁镐到智能终端,变的是护水方式,不变的是守护碧水的忠诚。这不仅是一场生态保护的行动,更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担当的体现。它让我明白,守护生态是每个人的责任,只要齐心协力,定能让中原大地乃至整个祖国的山川更加秀美,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永城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会计241班学生刘颖
观看此次直播课,跟随14位河南思政先锋团成员与3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脚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我内心满是震撼。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大坝,一渠清水浩荡北上,丹江口水库碧波承载着无数人的奉献,只为润泽北方,工程气势磅礴、意义深远。淅川县太子山林场树木葱茏,彰显生态保护成效;李山村移民开启新生活,尽显奉献与希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现人类智慧;黄河博物馆等诉说黄河变迁与历史;郑州市自来水厂让人知晓每一滴水的来之不易。
这次直播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它让我深刻领悟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河南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起责任,为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学院面点四班学生张欢
“青心豫你向未来”第三期主题直播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它以渠首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鲜活教材,带我们触摸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聆听了库区移民的奉献故事,也见证了黄河治理的智慧光芒。我深切感受到,每一项宏大工程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体对家园的深情守护与默默付出——那些迁离故土的背影,那些守护山林的足迹,那些钻研建设水下隧道技术的汗水,共同织就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壮丽图景。
这堂直播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懂得,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宏大擘画,更需千万双手的平凡耕耘。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这份担当为榜样,将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扛在肩上,融入日常,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前进的足音同频共振,为中原大地铺展更动人的绿色画卷,真正让幸福之水滋养每一寸热土。
“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微博等平台,带#青心豫你山河行#话题参与互动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