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教育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7月15日-23日,郑州师范学院“理响郑师”文明实践大队在“理响郑师”宣讲工作室指导下开展“青春理响,担当砺行——场馆中的思政课”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沉浸式学习+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依托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省科技馆、黄河博物馆等红色场馆资源,通过志愿讲解、情景互动、科技展示等形式,将思政课堂搬到场馆现场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学思践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思政赋能启幕,志愿点亮征程
启动仪式现场
7月15日,“青春理响,担当砺行——场馆中的思政课”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理响郑师”文明实践大队队员庄严报到。仪式现场,学校团委为实践队员授旗,明确“场馆中的思政课”育人价值——让红色场馆成为思政课堂,推动青年学生从“学习者”向“传播者”转型,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壁垒,为后续实践筑牢思想与行动基础。
为实践队员授旗
理论实训筑基,讲好红色故事
“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培训学习
红色“剧本杀”培训
宣讲技巧与礼仪培训
活动安全培训
学生志愿宣讲培训
实践队聚焦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省科技馆、黄河博物馆等阵地,开展多维度培训。在郑州师范学院,实践队队员们进行“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培训学习,深刻领悟思想伟力;通过宣讲技能培训,掌握用“青言青语”讲好红色故事的技巧;参与红色场馆讲解及“剧本杀”培训,将历史故事转化为沉浸式教学场景;通过志愿者培训与礼仪培训,筑牢志愿服务“基本功”。从理论理解到实践表达,队员们加速蜕变,为进馆宣讲蓄足能量。
场馆实践深耕,激活红色基因
郑州二七纪念馆:传承“二七精神”
志愿者在郑州二七纪念馆讲解、宣讲
郑州二七纪念馆活动合照
在郑州二七纪念堂和郑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学生合影
走进郑州二七纪念馆,实践队队员化身“红色讲解员”。面对参观群众,他们讲述工人阶级“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革命故事;与中小学生互动时,创新采用“问答接力”“情景还原”形式,让“二七精神”融入青少年认知。队员感慨,当孩子们追问“革命先辈怕不怕”的瞬间时,让他们明白“传承不是口号,是用故事点燃青春火种”。
黄河博物馆:解码黄河文化
团队参观黄河博物馆
踏入黄河博物馆,实践队开启沉浸式学习。队员跟随历史脉络,从远古黄河形成,到历朝治黄智慧,再到新时代黄河生态保护与发展战略,认真聆听讲解、凝视展品。黄河文化蕴含的坚韧包容精神,以及中华民族治黄的伟大历程,成为鲜活思政教材。接下来,实践队队员计划将所学转化为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内容,让黄河文化以更易懂方式传播。
河南省科技馆:融合科技与思政
在河南省科技馆宣讲
志愿者在河南省科技馆宣讲过程中与观众互动
在河南省科技馆合照
在河南省科技馆,实践队探索“科技思政”新路径,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结合航天科技、大国重器展品,讲述“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故事;组织“未来工程师”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从“科技成就”看“制度优势”,让“科技报国”种子悄然萌芽。
校馆协同赋能,筑牢育人网络
郑州二七纪念馆专业讲解员为学生志愿者培训
河南省科技馆工作人员为学生志愿者培训
活动全程,实践队积极构建“校馆协同”机制。筹备时,联合场馆开展“讲解实训+思政备课”,确保实践队队员既懂“历史细节”又悟“思政逻辑”;实践中,宣讲团教师和场馆专家“跟队指导”,实时打磨讲解内容;交流中,开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讨,让场馆实践经验反哺课堂教学。这一“理论-实践-反馈”闭环,使思政教育真正“走出去、沉下来、落到位”。
实践复盘升华,砺行青春担当
实践队队员开展红色“剧本杀”
实践收尾阶段,队员们回归校园开展“思政实践复盘会”。从“讲解时紧张结巴”到“与小学生互动游刃有余”,从“单纯复述历史”到“领悟精神内涵”,成长清晰可见。同时,实践队整理“场馆思政教案库”“红色故事音频集”,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让志愿成果持续辐射,实现从“青春聆听”到“青春担当”的跨越。
成果汇报
活动毕营合照
这场“场馆中的思政课”,以志愿实践为桥梁,突破了思政教育不同学段的壁垒,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生动落地。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深化对红色基因的理解,再用青少年易懂的方式传递给中小学生,让红色故事从课本走向生活,让家国情怀在代际接力中扎根生长。
志愿思政的活力,正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脉络,让每一次讲解都成为思想的接力,每一场互动都成为信仰的播种,最终汇聚成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思政暖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一次场馆实践,一场思政洗礼;一段志愿旅程,一生红色传承。郑州师范学院“场馆中的思政课”,正以“马院牵头、志愿为翼、学段协同”模式,书写思政教育“行走的答卷”,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扎根,让青春担当在传承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