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勇担“芯”使命 瞄准国家战略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07-09 16:21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中原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锚定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坚的国家战略使命,聚焦河南工业大省“缺芯少核”现实瓶颈与万亿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结构性紧缺难题,以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战略布局为指引,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芯”路径。


  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铸魂“芯”教育


  面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急需,学校主动作为,突破资源瓶颈,努力为中部人力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型注入“芯”动能。


  率先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紧抓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立一级学科的战略机遇,突破学科壁垒实施院系重塑,战略性重组原电子信息学院资源,整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系及实验中心等优势力量,成立河南省首个集成电路学院。通过打造自动化、通信与集成电路深度交叉融合平台,开启省内集成电路专门化人才培养新纪元。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多学科交叉基因与全新组织构架,以学科前沿为引擎、实体建设为基石,组织教学骨干参加电子信息本科人才培养大会,联合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开展方案论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演进需求。


  创新“三进”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嵌入行业标准、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毕业设计、横向课题驱动实践教学,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深度融合。


  打造竞赛育人品牌。建立学科竞赛分级培育机制,组织学生征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以赛淬炼创新思维、以赛锻造工程能力、以赛铺就优质就业,着力为电子信息产业输送“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芯”人才。2024年,学校集成电路学院派出的逐鹿智能车队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斩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汇聚智核“芯”人才


  构建全员引育人才体系。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电子信息类人才引进标准,主动出击,大力引进集成电路学科急需人才。实施“靶向宣讲+深度对话+品牌传播”三位一体引才策略,校领导带队赴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开展人才引进专场活动,精准对接青年博士人才需求,着力提升引才实效。2024年以来,共引进集成电路学科国家级人才1人,青年博士5人,达成引进协议32人,签约5人,储备意向人才28人。


  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建立“一人一策”培养机制,为高端人才配备专职服务干部,打造学术资源开发利用快速反应、高端人才潜心学术研究的良好生态。


  深化人才实践赋能。组建青年骨干教师团队,深入革命老区中学开展芯片拆解、电路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基层服务与科普实践,提升教师的知识转化能力与科普创新水平,实现人才与社会的价值共生。


  拓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拓前沿“芯”视野


  学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格局。


  坚持“引进来”。加强校际合作,邀请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来校指导交流,加强集成电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合作;举办高端学术讲座,邀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齐军教授、北京大学张兴教授等知名专家来校分享前沿学术成果,拓宽师生学术视野。


  坚持“走出去”。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带队参加集成电路科学技术大会、中兴通讯产学研合作论坛年会等学术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提升学校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学术影响力。2025年2月,学术副校长马建国教授受聘为国际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荣誉主编,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话语权。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坚卡脖“芯”技术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格局,全力服务国家芯片产业自主创新。


  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与洛阳麦斯克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联合豫信电科集团等五家单位组建河南省先进计算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智能计算架构、自主可控芯片等关键技术瓶颈。2025年3月,学校集成电路学院成功入选龙芯中科“LoongArch生态联合创新实验室—龙牙计划”第二批联合创新实验室,学校在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获得重要支持。


  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以“产业需求进课堂、技术攻坚进课题”为牵引,推进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给侧改革,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先后引进苏州锐杰微科技、广州慧智微电子等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企业资源,通过高管授课、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等方式,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完善平台协同共建。与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共建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多项战略合作,推动创新要素深度融合,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中原工学院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