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周口师范学院紧扣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家和河南省重大战略需求,将人才培养体系主动融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责任担当。
服务区域谋新篇,学科调整注动能。周口师范学院以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完善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优化专业结构,谋划新兴专业、做强优势专业、撤停低质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新增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2025年,获批新增药学、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积极开设“教师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微专业,不断加快构建“学科交叉+职业导向”的培养体系,为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注入新的动能。
多措并举提质效,精准施策育人才。周口师范学院围绕落实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依托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彰显师范底色,推动优势专业向“高水平、高影响力”迈进,打造品牌专业26个。对28个传统专业实施“一专业对接一企业”升级计划,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化教学等手段,将企业创新成果嵌入课程,激发传统专业发展新活力。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专业质量联动评价机制,近年来,已撤停专业8个,推动专业布局“做精做强”,优化专业配比。
对标政策强布局,集群发展显特色。周口师范学院紧扣河南省“7+28+N”重点产业链及周口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实施方案》,明确以“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为目标,逐步形成教师教育类、生物医药类、先进制造类、现代农业类、电子信息类、临港经济类、人文艺术类7大专业集群。至2035年,本科专业总数将稳定在70个左右,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提升至60%,全面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学校将持续探索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路径,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周师力量”。
(周口师范学院 供稿)